今天知秀網(wǎng)小編帶來了一篇關于哈雷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哈雷有許多有意思的綽號。當年他出色地繪制了南天星圖,于是當時的英國皇家天文學家弗拉姆斯蒂德(John Flamsteed)便叫他“南天第谷(Our Southern Tycho)”。第谷是丹麥天文學家,他用肉眼精確測量了北天777顆恒星的位置,并發(fā)掘出了后來成為“星空立法者”的開普勒。Flamsteed也以觀測精確著稱,第谷自然成為他心中至高的偶像。22歲的哈雷竟被性格嚴肅刻板的Flamsteed毫不吝嗇地譽為“南天第谷”,其天文才華可見一斑。
可是,幾十年后,哈雷從Flamsteed那里得來了另一個性質(zhì)完全不一樣的綽號“雷霉兒(Raymer)”。這是怎么回事呢?
說起來,F(xiàn)lamsteed和第谷確實有很多共同點。第谷發(fā)掘了開普勒,而在某種意義上,F(xiàn)lamsteed發(fā)掘了哈雷。格林尼治天文臺剛準備建設那會兒,F(xiàn)lamsteed作為被制定的天文臺第一任臺長,找到牛津大學去選助手。當時正在上大二的哈雷在同齡人中脫穎而出,從此逐漸成為公眾的焦點。
天文臺建設得很順利,一切看起來相當不錯??墒请S著時間推移,F(xiàn)lamsteed發(fā)現(xiàn)他和哈雷的性格根本合不到一塊兒。哈雷活潑好動,說起話來輕快幽默,不著邊際的想法多得是,(比如說,為什么星星有無數(shù)顆,夜晚還是黑的?)甚至有時會搞無傷大雅的惡作劇。這種個性在大部分人看來,當然是極具吸引力的,加上哈雷才華橫溢,在公眾影響力方面幾乎是把Flamsteed秒殺了。Flamsteed一是嫉妒,二是作為一個認真嚴肅的學者,他絕對不能容忍哈雷這樣大大咧咧鋒芒畢露地做學問,于是有段時間他大肆誹謗,傳了很多哈雷的丑聞。
從此這兩個昔日志同道合的人變成了針尖對麥芒的冤家,互相打著筆墨官司,誰也不讓誰。其實哈雷是個大方的人,口才又好,幾乎成了皇家學會的“專業(yè)調(diào)解員”。胡克和海維留(Hevelius)之爭、牛頓和胡克之爭、牛頓和萊布尼茨之爭,都是有了哈雷的勸說才稍顯平息(盡管后兩者最終還是釀成悲劇)。但哈雷容忍不了Flamsteed,在他眼里Flamsteed簡直是個嫉妒心極強、吃飽了撐的欺負后輩,脾氣又怪異的家伙。
而Flamsteed則認為哈雷浮夸自負,沒真本事,只靠發(fā)揮想像力、拉關系,就在皇家學會里混。更重要的是,哈雷貌似對神不敬。其實哈雷不過是試圖用科學道理解釋《圣經(jīng)》里的一些奇異事件,比如大洪水。
與此同時,F(xiàn)lamsteed仍以第谷自況,他覺得自己的境遇和第谷簡直有異曲同工之妙。第谷也有個針尖對麥芒型的冤家,叫Raymers。但Flamsteed可不敢自夸說自己就是第二代第谷啊,他只好說他的冤家哈雷是第二代Raymers,簡稱Raymer,似乎這樣一來也就間接證明了自己和第谷有緣。
可是Flamsteed能和第谷比嗎?顯然不能。第谷發(fā)掘開普勒的故事被傳為佳話;而Flamsteed被他發(fā)掘的哈雷最后卻鬧成這副樣子,叫人搖頭嘆息,情何以堪哪。
不過不管怎樣,“南天第谷”和“雷霉兒”這兩個綽號都挺來之不易的,濃縮了兩個人之間的戲劇性的傳奇。
現(xiàn)在,人們(尤其在西方)談到哈雷,習慣性地不直呼其名,而是叫他“彗星男(The Comet Man)”。當然,在其他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哈雷還是“潮汐王子(Prince of Tides)”,“地球物理學之父(Father of Geophysics)”等等。
還有哪個科學家能享有如此多的綽號呢?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