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賢祠發(fā)展歷史是怎樣的?先賢祠安葬了哪些人?這就為你介紹:
法國先賢祠簡介
先賢祠(Le Panthéon)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左岸的拉丁區(qū),于1791年建成,是永久紀念法國歷史名人的圣殿。
它原是路易十五時代建成的圣·熱內(nèi)維耶瓦教堂,1791年被收歸國有脫離宗教后,改為埋葬“偉人”的墓地。1814年到1830年間,它又歸還教會。
先賢祠中的藝術裝飾非常美觀,其穹頂上的大型壁畫是名畫家安托萬·格羅特創(chuàng)作的。1830年“七月革命”之后,繪畫的主題改變,先賢祠具有了“純粹的愛國與民族”特性。
先賢祠內(nèi)安葬著伏爾泰、盧梭、維克多·雨果、愛彌爾·左拉、馬塞蘭·貝托洛、讓·饒勒斯、柏遼茲、安德烈·馬爾羅、居里夫婦和大仲馬等。
截至2018年六月,共有72位對法蘭西做出非凡貢獻的人享有這一殊榮,其中僅有11位政治家。
先賢祠發(fā)展歷史
1744年,法國國王路易十五(1715-1774年在位)在梅斯身染重疾,為此他許下誓愿:如果此番能夠痊愈,一定建一座新教堂,直到1764年,路易十五還了這個愿,在首都巴黎塞納河南岸的圣·吉妮雄耶高地上建起了一座大教堂,于1790年將之全部完成。
但竣工后一年,大革命時期(1789-1794年)的制憲會議就決定把它從教堂改為存放國家名人骨灰的祠堂——先賢祠(Pantheon) 。后來又經(jīng)過幾次反復,直到第三共和國時期(1870-1940年),從安放雨果骨灰開始,再度改成國家名人祠墓,并一直保持。
公元507年,國王克洛維斯皈依基督教,并修建了一座教堂。教堂中預留了將來安葬自己和王后的墓室。公元512年時,曾經(jīng)領導人民抗擊外族侵略,拯救了巴黎的女孩子吉納維夫被安葬在這座教堂,并被奉為巴黎的保護神,又被教會封為圣人。
十八世紀時,國王路易十五窮奢極欲,揮霍無度,針對人們的規(guī)勸,他說了一句千古名言,“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
1744年,路易十五生了一場重病,命在旦夕。他在病中祈求巴黎的保護神圣吉納維夫保佑,并且許愿,如果活過來,一定建造一座更加宏偉的教堂供奉她,以感謝上帝、感謝她。真的出現(xiàn)了奇跡,他活過來了。
經(jīng)過長期的籌備,1764年,他親自為這座教堂奠基??墒撬K于沒有萬壽無疆,而滔天的洪水 也終于澎湃而來。
1790年教堂竣工時,法國大革命已經(jīng)如火如荼,路易十六全家很快就要被殺頭,到處都在殺教士、毀教堂,圣吉納維夫的骨灰也被拋進了塞納河。幸運的是,這座還沒有成為教堂的教堂沒有被狂熱的革命群眾搗毀。
革命權力機構(gòu)“國民公會”決定把它改做紀念堂,安葬伏爾泰、盧梭以及其他革命先賢偉人,以鼓舞民眾,集聚民氣。
歐洲的教堂本來就建有地下室以安葬圣人,這一部分是現(xiàn)成的。只要在地面部分稍加改造就可以讓它還俗,就可以把這座封建帝王的宗教建筑變成為新時代的革命圣地。
于是,就有了現(xiàn)代所見的先賢祠:大門正面,門楣上鐫刻著幾個大字,“偉大人物,祖國感恩”;下面的柱廊是表現(xiàn)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的浮雕;進入廳內(nèi),墻壁上和穹頂?shù)挠彤嫴辉偻耆亲诮虄?nèi)容,而主要描繪的是法蘭西歷史事件;正中本該是供奉耶穌的位置矗立著一組“國民公會”大型群雕。
先賢祠安葬了哪些人?
1791年 米拉波 1794年移出
1791年 伏爾泰
1792年 尼古拉·若賽夫·博瑞派爾 遺骸遺失
1793年 路易·米歇爾·勒佩萊蒂耶·德·圣法爾諾 移出先賢祠
1793年 奧居斯坦·馬瑞·皮科·當皮埃爾侯爵 遺骸遺失
1794年 馬拉 移出先賢祠
1794年 盧梭
1806年 Claude-Louis Petiet
1806年 Fran?ois Denis Tronchet
1807年 Jean-étienne-Marie Portalis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