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寶應(yīng)命,躍馬負槍而進,必刺之萬眾之中,人馬辟易,太宗以是益重之,叔寶亦以此頗自矜尚?!杜f唐書·列傳·卷十八》
這是《舊唐書》中秦瓊戰(zhàn)場勇猛表現(xiàn)的評價。
秦瓊和程咬金
在唐太宗冊立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時,胡國公秦瓊位于末位,位于盧國公程咬金和鄂國公尉遲恭之后。對于這樣一個排位,很多人認為是因為秦瓊沒有參加玄武門之變。在玄武門之變時,確實不見秦瓊的身影,那么他到底去做什么了呢?
玄武門之變時,李世民身邊的猛將有尉遲恭,程咬金,侯君集,屈突通,張士貴等人。這些人各個都以一當十,而李建成和李元吉著急入宮,只有兩人兩騎,陷入秦王重重包圍之中。在凌晨天剛蒙蒙亮的時候,李建成和李元吉進入玄武門,才發(fā)現(xiàn)了背后的秦王等人。
李元吉搭弓就要射李世民,可惜沒有射中,李世民抬弓就是一箭,射死了太子李建成。李元吉倉皇逃走,被尉遲恭追上,用弓箭勒死了李元吉。李建成和李元吉一死,李世民松了一口氣,認為天下已經(jīng)穩(wěn)入手中。

尉遲恭
從上面的記錄,確實沒有出現(xiàn)秦瓊的身影,那么秦瓊真的沒有參加玄武門之變嗎?有人說秦瓊雖然是秦王的部將,但是在儲君之爭中,一直保持著中立。秦瓊最受李淵器重,比如美良川之戰(zhàn)后,李淵就親賜秦瓊金瓶,在李唐諸將中唯有他一位。
在平定天下后,李淵又加封了秦瓊上柱國,又是李唐將士中第一位。有人分析,秦瓊感念李淵的欣賞,因此不肯背棄李淵,謀害李淵的兒子們。秦瓊選擇中立,在許多人看來,是真實的歷史。
玄武門之變
其實不然,秦瓊這時的身份,讓他不得不支持秦王。秦瓊這時擔任了秦王府右三統(tǒng)軍,可謂和李世民綁在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玄武門不見秦瓊的身影,并不代表秦瓊沒有參加玄武門之變,而是他另有大用。
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殺后不久,消息傳回太子府內(nèi),太子府府兵在薛萬徹的帶領(lǐng)下,準備解救李建成。薛萬徹是隋唐猛將,曾經(jīng)跟隨羅藝征戰(zhàn)南北,立下赫赫戰(zhàn)功。此后,薛萬徹投入太子李建成麾下,為李建成效力。

薛萬徹
李建成被困玄武門的消息,傳回太子府后,薛萬徹當即帶領(lǐng)太子府兵,趕往玄武門,在記載中:
“建成被誅,萬徹率宮兵戰(zhàn)于玄武門,鼓噪欲入秦府,將士大懼?!?/p>
薛萬徹文武雙全,一方面派兵攻打玄武門,另一方面派兵進攻秦王府。面對薛萬徹這樣的猛將,程咬金和尉遲恭都占不到便宜,只得派遣秦王府武力第一的秦瓊,前去迎戰(zhàn)。秦瓊率領(lǐng)天策府將士,同薛萬徹展開激戰(zhàn),最終阻擋了薛萬徹的進攻。
秦瓊抵御薛萬徹
薛萬徹這時還認為李建成還活著,認為只要救出太子,一切還能挽回。李世民命令尉遲恭,割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頭顱,展示給薛萬徹看。太子府兵一看太子已經(jīng)被殺,軍心渙散,薛萬徹率部逃走。
在《舊唐書》關(guān)于長孫順德的記載中:
“武德九年,與秦叔寶等討建成余黨于玄武門?!?/p>
這番記載,就是秦瓊參加玄武門之變的有力佐證,秦瓊參加了玄武門之變,而且立下了大功。尉遲恭和程咬金等人,只是幫助李世民,處置了手無縛雞之力的李建成和李元吉。而秦瓊面對的則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薛萬徹,面對訓練有素的太子府兵的進攻,秦瓊浴血拼殺。
此后,李淵將秦王李世民立為太子,把國家的軍政大事,全部托付給太子。幾個月后,李淵禪位給太子李世民,當太上皇去了。歷史正式進入唐太宗時期,唐太宗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論功行賞。
那么這時秦瓊被封賞了何等官職呢?在記載中:
“及平隱、巢,功拜左武衛(wèi)大將軍,實封七百戶。”
李世民封秦瓊為左武衛(wèi)大將軍,而尉遲恭位于秦瓊之下,被封為右武衛(wèi)大將軍。后來,秦瓊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位居末位,不是因為他沒有參加玄武門之變,而是他英年早逝了。貞觀十二年,秦瓊因為戰(zhàn)傷復(fù)發(fā),因病離世。
秦瓊的后半生,幾乎都在休養(yǎng)中度過,晚年沒有參加過戰(zhàn)斗。而這時尉遲恭和程咬金,還都在為國奮戰(zhàn),程咬金曾經(jīng)跟隨李世民出征高句麗,討伐西突厥。尉遲恭這時在鎮(zhèn)守鄜州,抵御突厥的進攻,不久后又鎮(zhèn)守夏州,浴血拼殺。
可以說,秦瓊能夠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已經(jīng)是李世民的恩賜了。如果秦瓊沒有參加玄武門之變,他就不可能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李世民感念秦瓊在唐朝建立,以及玄武門之變中抵御薛萬徹的貢獻,才最終將其列入凌煙閣中。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