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知道除掉董卓后,如果王允接受李榷郭汜請降,結果會和后來不一樣嗎?接下來知秀網(wǎng)小編為您講解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何進為了除掉宦官讓董卓帶兵進京城后發(fā)生了意外,十常侍們率先動手殺死了何進,隨后董卓率兵勤王,從此獨攬朝政了一段時間。隨后王允通過反間計離間了董卓和呂布之間的關系,再對呂布進行一番誘惑,最終呂布殺死了董卓,王允代替了董卓代理朝政。

王允在董卓進京城后深受董卓的信任,當了尚書令這個頗有實權的官職,這顯然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因為當時董卓雖然掌握了朝綱,但對于朝廷的實權還是拿捏在自己人的手里,王允能得到董卓的信任,源于自己的機靈,討好董卓歡心,讓董卓對他沒有防備,但作為氏族的王允顯然看不起董卓這樣沒有家族身份的人執(zhí)掌朝綱,暗地里使壞殺死了董卓。
董卓被殺之后,他手下有很多西涼將領,這些人有李榷和郭為代表的西涼實權派人物,雖然官職不高但手握董卓西涼兵馬。董卓死后西涼大軍可以說是群龍無首了,紛紛不知道怎么辦。這時候李榷和郭汜提出了向朝廷投降,但王允是先答應后拒接,反復無常之際把李榷郭汜逼反了。

董卓死后呂布建議王允收降董卓舊將李榷郭祀等人,但除掉了董卓的王允過于自大,覺得敗軍之將不可被招安,且自己掌控朝政大權,自認為不怕李榷郭二人。但讓王允沒有想到的是走投無路的西涼軍害怕被朝廷分股殺害,于是聚在一起,在賈詡的建議下,進軍長安。此戰(zhàn)李榷郭擊敗了呂布徐榮率領的朝廷軍,徐榮戰(zhàn)死,呂布逃命,最終王允走投無路被西涼大軍殺害,漢獻帝被李榷郭汜控制住了。
那么當時王允聽從呂布的話,招降李榷郭汜二人,其漢室的結果會不一樣嗎?會不會發(fā)生后來的三分天下,王允會不會死呢?
其實王允就算答應了李榷郭的請降,最后漢王朝的混亂也不會被終止,照樣會發(fā)生群雄爭霸的場景。
首先李榷郭如果歸順朝廷,和王允呂布等人肯定是分為兩派人物,兩派之間難免會有斗爭。王允雖然在朝廷上說得上話,但實際兵權并沒有多少,李榷郭汜的西涼大軍十分驍勇,最后的結果王允還是會被殺。

其次,當時諸侯基本勢力范圍已經形成了。在董卓進京之后,為了安撫和收買那些朝廷有點聲望有點人脈的人,如袁紹,袁術等人,董卓對這些人都大肆封官賜爵,但這批人拿著官職但絲毫不領董卓的人情,反而起兵討伐他們,這或許讓董卓的腸子都悔青了。當時諸侯的勢力范圍很大,朝廷根本沒有辦法平息,所以漢末混亂的結局無法避免。
最后,李榷郭汜并非烏合之眾,王允沒有軍事能力無法將其掌控。李榷郭并非什么都不懂,他們的軍事才能水平還是非常高的。在董卓進京期間,李榷郭打敗了名將,足以證明他們的才能。從后來李榷郭汜能迅速攻入長安,兩人的軍事才能再次得到了驗證。相比之下王允軍事才能幾乎為零,而且還沒有遠見,連呂布的遠見都沒有。
除此之外王允還會如董卓一般,在董卓掌權之時,王允就對董卓恭恭敬敬,故意諂媚董卓,隨后又在暗中密謀除掉董卓,這本身就不是什么好人品。如果王允當朝,李榷郭汜歸附,按照王允的心機,也有可能把李榷郭汜二人暗中除掉,自己繼續(xù)繼承董卓的大位,當丞相獨攬朝綱,其氣焰甚至可能比董卓還要盛。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