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知秀網(wǎng)小編帶來了一篇關(guān)于孫傳庭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孫傳庭是在崇禎十六年八月出關(guān),十月汝州決戰(zhàn)兵潰的。這個時候,離明朝滅亡還剩大概五個月。孫傳庭如果封死了潼關(guān),一心經(jīng)營陜西,是很有前景的。

崇禎十五年開始,明朝的受旱范圍開始大面積縮小,干旱程度開始減輕。北方地區(qū)的受旱區(qū)域收縮到山西、河南、河北的部分地區(qū),陜西旱情基本結(jié)束,南方旱情大于北方,湖北、湖南、貴州、浙江、廣東和江西的每一個省都受到干旱的影響,十六年南方旱情嚴重,湖南和重慶全境重旱,貴州東部和江西西部旱情也很嚴重。
這是我們開了上帝視角后的發(fā)現(xiàn),但崇禎十五、十六年陜西、河南旱情得到大幅緩解是不爭事實。如果放手讓孫傳庭按他的思路在陜西搞,幾個月的時間是沒有什么效果的,需要起碼三年的功夫。
孫傳庭是怎么在陜西被傅、汪二督葬送干凈兩次之后,又搞出來了“明朝最后一支精銳”的呢?
孫傳庭是在崇禎十五年二月被放出來的,當時督師是汪喬年,孫是陜西總督,任務(wù)是馳援開封,沒想到還沒攏到人,汪喬年兵敗被殺。注意,接替汪喬年督師職務(wù)的是丁啟睿,孫只是負責(zé)陜西五鎮(zhèn)(延、寧、肅、固、洮)。從十五年五月孫入駐西安府到十六年八月出潼關(guān),只有一年多的時間。按他在這一年“開屯田,繕器積粟,三家出壯丁一”的方式,以及他在崇禎九年三月到十一年十月任陜西巡撫的兩年半時間內(nèi)的舉措,無外乎還是清屯、練兵兩項。

明末練一個兵大概多少錢呢?楊嗣昌計劃練兵十二萬,馬兵步兵三七分,當時算過一個賬,步兵一名一天給五分銀錢,七萬四千人是133萬2000兩,馬兵連草料一天給一錢,三萬六千人是129萬6000兩,合計268萬8000兩。
這是一年的價錢。按這個價錢算,一萬兵大概需要22萬2千兩左右的銀錢。孫傳庭沒那么多錢,別說268萬,他連68萬都不一定有。孫傳庭有多少錢呢?崇禎十二年“清屯一項,計三年共得折色銀四十五萬余兩,本色米麥豆約五萬石”。
練兵最需要的是錢。崇禎元年畢自嚴他們清丈土地,陜西是四十六萬七千零一十三頃七十三畝八分出頭,夏稅秋糧米麥1735690石出頭,按這個基數(shù),再加上九厘銀加征,刨除去起運,陜西留下的錢糧能練十萬機動兵力就不錯。
好,就算給孫傳庭三年時間,讓他從容練兵,約定到崇禎十八年秋再出關(guān)作戰(zhàn)??赡阒肋@意味著什么嗎?

并不是只有孫傳庭一人在練兵,出了潼關(guān),對面的李自成也在屯田練兵。“賊以禁殺課耕,張官設(shè)吏,簧惑民心,立定根腳。”崇禎十六年二月“賊又給牛種,賑貧困,畜孽牲,務(wù)農(nóng)桑,為久遠之計?!?/p>
種地誰不會啊?陜西旱情緩解,河南湖北旱情也緩解了,種地誰怕誰?按農(nóng)民軍的執(zhí)行力,要是給李自成一年穩(wěn)定期,他攢下的家底起碼夠明朝這邊攢兩年的,到時候誰主動進攻誰,還不一定呢。
再說了,明末是三方角逐,別忘了關(guān)外還有一方呢。崇禎十五年十月,清軍自墻子嶺、青山口入長城,破明三府十八州六十七縣,掠黃金一萬二千二百五十兩、白銀二百二十萬五千二百七十兩、珍珠四千四百四十兩、人丁三十六萬九千口、牲口三十二萬一千多頭,至十六年六月方退。
而且十六年九月清軍圍困寧遠衛(wèi),克中前中后前屯三城,明朝的關(guān)寧防線已經(jīng)宣告破產(chǎn)。即便孫傳庭窩在陜西從容練兵,李自成窩在河南湖北從容種地,那么在清軍啃下寧遠之后,明朝憑借的只剩一個山海關(guān),我是不太信清軍兩年時間拿不下一個山海關(guān)城。最遲到崇禎十八年底十九年春,清軍也能殺到順天了,到時候還是該投降的投降、該殉國的殉國、該上煤山的上煤山。
崇禎的死局,不是一個孫傳庭就能破的事。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