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武則天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知秀網(wǎng)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唐朝作為當時的世界霸主,可以說是世界經(jīng)濟與文化的中心,世人仰慕它的強大、佩服它的開明,而最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這一時期出現(xiàn)了我國兩千多年封建王朝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在男性主宰一切的時代里,武則天做到了所有女性想都不敢想的事,她在擺脫束縛與威脅的同時不斷強大,并最終名垂千古。
武則天的人生并不順暢,至少在她坐上王位之前確實如此。武則天的是大家族出身,因為容貌出眾被唐太宗李世民看中,召入宮中,立為才人。但是位居深宮的武才人并沒有很快高升,反而在太宗死后被移居到感業(yè)寺為尼。關于這件事情,頗有玄學色彩。
傳聞唐朝時有兩名精通玄學的大家——李淳風和袁天罡,二人能掐會算,號稱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并留下《推背圖》,算盡未來事。民間傳說,李淳風夜觀天象,唐三代后會有女主稱帝,而武則天又有帝王之相,李世民有所忌憚,便讓其出家為尼,遠離朝政。然而這只是傳說,因為當時有許多沒有子嗣的嬪妃才人都進了感業(yè)寺,而李世民也可以不計后果殺掉武則天便是,可見,實屬杜撰。
本來就感到命途多舛的武則天在感業(yè)寺中便有些絕望,在她看來只有美貌是不夠的,還要有權利與地位,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赡苁翘煲馐谷?,也可能是有意為之,高宗李治的到來給了武則天機會,面對出家為尼的武媚娘,李治驚為天人,將其納入宮中,很快升至嬪妃,高宗對武則天的喜愛達到癡迷的程度,不惜廢掉王皇后,也要武則天成為后宮之主。
僅僅只是母儀天下還不夠,有些怯懦的李治在身體不適時允許武則天一起臨朝聽政,被稱為"二圣"。后高宗病危,一直由武則天代理政事,后高宗病亡,武則天相繼廢除幾個皇帝之后,干脆直接稱帝,至此,武則天滿足了自己對安全感的渴求,再也沒有人可以隨意改變自己的命運,而自己的才華也得以施展。
榮登九五的天后并沒有放下戒備之心,因為朝堂之上到處是希望她退位還權的李家忠臣,此外還要提防不安分的子女與親屬,為此不惜大開殺戒,哪怕親生子女也毫不留情,一時之間人人自危。武則天建立武周政權,便是為了區(qū)別于李氏江山,但是到了晚年卻又恢復了國號,傳位李顯,其中變化,耐人尋味。
從后來的情況來看,武則天的這一行為卻是半推半就,甚至不得以而為之。首先,武則天篡奪了李唐政權是不爭的事實,盡管在位多年,政績出眾,但是無法抹殺大義上的譴責,在家天下與嫡長子繼承制的世界里,這是武則天永遠也邁不過的坎,死前歸還大統(tǒng),既是眾望所歸、民之所向,也是她收買人心的好辦法。
其次,武則天殺戮頗多,不光有李家人,也有武家人,當然,這些嫌隙并不能影響大局,可是武家勢力龐大,但是杰出后輩卻不多,也只有她的侄兒武三思還勉強夠看,即便如此,也非合適人選,難以應對這滿堂的李家忠臣。再者,武三思是侄兒,李顯是親子,在親疏上,李顯更為合適。
最后,當時的大臣們力挺太子李顯,包括她最為器重的狄仁杰,被稱為閣老的狄仁杰在立嗣的立場上從未動搖,不斷向武則天陳述利弊,希望其傳位李顯,而狄仁杰推薦的許多官員,也大多同他一樣,是唐王朝的擁躉。武則天晚年時期放縱寵臣,其中張氏兄弟最為跋扈,氣焰囂張,在武則天病重之時,太子李顯與宰相張柬之發(fā)動政變,包圍皇宮,殺張氏兄弟,逼武則天退位,至此,武周政權不復存在。
一生要強的武則天打破了命運的枷鎖,在英雄輩出的大唐為自己開辟了一條新路,不顧世俗的偏見與壓迫,以女兒身穩(wěn)定大唐的根基,而且還做得相當出色。但即便如此,她依舊敵不過歲月的洗禮和人們對于李唐王朝的忠誠,其實,她什么也沒改變。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