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秀網(wǎng)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東漢末年四大惡人,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魏晉時期,有一個叫李康的士人,寫了一篇文章叫《運命論》,這篇文章是討論國家動亂與士人之間的關(guān)系,李康運用歷史事件與人物,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其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
則善惡書於史冊,毀譽流於千載。
意思是:那么將善惡都寫在史冊上,詆毀和贊譽也將流傳千載。確實如此,歷史人物在歷史上所做的事,經(jīng)過史書的記載,流傳于千年之后,所以我們都知道歷史人物做了哪些事,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是一段黑暗的亂世,亂世之中,各種行為層出不窮,尤其是作惡行為。
如果要選出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的四大惡人,你知道都有誰嗎?
董卓
一、董卓
董卓這個人排在四大惡人之首,相信沒人反對,因為董卓的惡是全方位的,而且針對任何人,史書上評價董卓是有史書記載以來,最壞的人,董卓有以下罪行:
1、無故廢立皇帝,并毒殺廢帝及太后。
皇帝是一國之君,是天下的象征,豈容一個臣子憑借自己的喜好而廢立?董卓僅憑自己喜歡劉協(xié),就廢除漢少帝劉辯,立劉協(xié)為帝,而且是個人獨自決定的,并以武力強行廢立。
廢立皇帝之后,董卓為了斷了大臣的念想,還把廢除的皇帝劉辯給毒殺了,然后又毒殺了皇帝的母親,也就是太后,這種行為超越了良知。
2、放縱士兵在京城及各地燒殺搶劫。
董卓控制京城后,就像土匪進了城一樣,放縱自己手下的士兵在洛陽城內(nèi)搶劫財物、奸淫婦女,無惡不作,把洛陽城搞得烏煙瘴氣,不僅僅是洛陽城,董卓的士兵到任何一地,都是搶劫一通。
董卓無惡不作
比如在潁川郡陽城縣,董卓手下的士兵遇到當?shù)匕傩赵谂e行“二月社”的趕集活動,結(jié)果董卓手下的士兵一頓燒殺搶掠,把百姓殺了當成敵人獲取戰(zhàn)利品,并砍掉首級,把婦女財物全部搶走,這種事令人發(fā)指。
3、董卓殘酷對待反對派、朝中大臣及俘虜。
董卓掌控的朝廷,但凡有人反對他,就遭到打擊,袁紹反對董卓廢立皇帝,只能逃跑,后來關(guān)東聯(lián)軍討伐董卓時,董卓殺死了袁紹的叔父,當朝太傅袁隗以及袁紹留在洛陽的所有族人,御史擾龍宗見董卓時,忘記解佩劍,被董卓所殺,洛陽令周暉從外地回來,一言不和也被董卓所殺。
至于行刺董卓的校尉伍孚則是當場被殺,董卓還殺了張溫、周毖、伍瓊等大臣,董卓肆意殺害大臣,而且是隨意的,除此之外,董卓殘酷對待俘虜,董卓在一次宴會上,把數(shù)百名北地郡的降兵殺死,然后再割下舌頭,砍掉手腳,挖掉雙眼,放在鍋里煮,而董卓本人在宴席上面不改色,其他人則嚇得面如死灰,這就是董卓的行為。
董卓是首惡
4、董卓強行遷都,造成了極其嚴重的災難。
董卓從提出遷都,到從洛陽遷到長安結(jié)束為止,總共時間是2個月,也就是說完全沒有準備時間,整個朝廷完全就是亂作一團,在從洛陽到長安的路上,有無數(shù)的人因為病痛而死,還有餓死的、累死的,被董卓手下殺死的,死的人不計其數(shù)。
在離開洛陽前,董卓手下把幾百年都城的洛陽全部搶光,然后一把火給燒掉了,可惜了朝廷很多東西就這樣毀在董卓手中,尤其是藏書、文史資料等,毀于一旦,對于文化上都是浩劫,可見董卓有多壞了。
5、羅織罪名,在長安城內(nèi)任意奪財殺人。
董卓遷都長安后,任命了一個叫劉囂的司隸校尉,劉囂的職責就是羅織罪名、奪財殺人,劉囂設(shè)立了“為子不孝、為吏不清、為臣不忠、為弟不順”的罪名,按自己的喜好來判罪,看人不順眼就安一個罪名,然后奪財殺人,搞得長安城怨聲載道。
王允聯(lián)合呂布殺董卓
董卓從189年控制朝廷,到192年被呂布所殺,短短三年中,直接或間接死于董卓手上的人不計其數(shù),所以引起了天下人的公憤,以袁紹為盟主的關(guān)東聯(lián)軍起兵討伐董卓,最終董卓也因為樹敵太多、失去所有人的民心,而被王允聯(lián)合呂布所殺,說董卓是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的排位第一的惡人沒人會反對。
二、曹操
曹操的惡主要體現(xiàn)在屠城、殺降和殺名士上。本來曹操是一個政治家,按理說不應該做這些不利于政治穩(wěn)定的事,但曹操偏偏這么做了,讓人難以想象,也許這也是曹操不能統(tǒng)一天下的原因吧。
1、屠城
《三國志》關(guān)于曹操屠城的記錄就有7次,規(guī)模比較大的是曹操因為父親被殺,攻打徐州陶謙時,每攻下一個城池,就進行屠城,《后漢書》說曹操攻打徐州屠殺了數(shù)十萬人,泗水為之不流,除此之外,曹操還曾經(jīng)屠過雍丘、彭城、鄴城、柳城。
惡人曹操
夏侯淵屠過興國與袍罕,曹仁屠過宛城,這都要算到曹操頭上,明顯是曹操不約束部將,或者默認屠城這種行為,這明顯是不得民心的行為,難怪百姓看到曹操就要逃走,寧愿跟隨劉備也不愿意投靠曹操,曹操這種行為簡直就是惡人。
2、殺降
官渡之戰(zhàn),袁紹戰(zhàn)敗,袁紹手下有七八萬投靠曹操,投降了就算是俘虜了,但是曹操居然把這八萬人全殺了,不知道曹操出于什么目的,收編這些人讓他們分散去屯田也好啊,干嘛要全殺了,這些人都是河北子弟,曹操將來要攻占河北的,這會導致百姓的怨恨,這就是惡人的行為。
3、殺名士
曹操還有個惡行,就是喜歡殺名士,只要得罪了自己,不管是誰,曹操都會殺了這個人,那么曹操到底殺了多少名士?
曹操的三大惡行:屠城、殺降、殺名士
有邊讓、孔融、華佗、陳宮、許攸、崔琰、楊修、呂伯奢,還包括荀彧的死也與曹操有關(guān),殺名士的行為讓曹操被天下人罵,也被天下人視為惡人,曹操完全可以心胸寬廣一樣,即使名士冒犯了,把他們下監(jiān)獄或者流放也行,或者貶官也行,干嘛一定要殺呢?這就失了民心,視作惡人。
曹操的三大惡行加在一起,殺死的無辜百姓算是最多了,只是董卓的惡是全方位的,曹操的惡主要體現(xiàn)在殺人上,算起來董卓比曹操更惡,曹操只能屈居第二。
三、司馬懿
司馬懿這個城府極深,而且有鷹視狼顧之相,但為人卻極其低調(diào),善于隱藏自己,所以司馬懿的惡一直被深深隱藏,其實他也算一大惡人,他的惡主要有兩方面:
1、屠城
司馬懿的屠城是在遠征遼東公孫淵之戰(zhàn),司馬懿打敗了公孫淵,攻破了城池,然后下令把城池中所有十五歲以上的男子全部屠殺,這一次就屠殺了七千多人,并筑成京觀,彰顯自己的功績,然后司馬懿把公孫淵政權(quán)中公卿以下的官員一律斬首,殺死將軍畢盛等二千多人,整個平定遼東之戰(zhàn),不算戰(zhàn)爭中殺的人,司馬懿光屠殺就殺了一萬多人。
司馬懿深藏不露
司馬懿這個屠殺手段并不比曹操差多少,而且司馬懿的惡行隱藏得比較深,他屠殺起政治對手來,更是不擇手段,殘酷無比。
2、殘殺政治對手
司馬懿在高平陵政變中,以欺騙的手段迫使曹爽兄弟投降,然后又違背諾言,讓人以謀反罪起訴曹爽,然后把曹爽整個家族以及曹爽手下的何晏、丁謐、鄧飏、畢軌、李勝、桓范等人的三族全部誅殺,這些人都是大家族,光這一次就誅殺了五千多人。
除了曹爽之外,司馬懿對付王凌也是極其殘酷,凡是參與王凌一黨反對司馬懿的全部被誅殺三族,就連自首的人也不放過,還派人挖開王凌與令狐愚的墳墓,暴尸三天,還逼死了曹操的兒子楚王曹彪,這一次行動又殺了不少人。
司馬懿手段殘忍
司馬懿不掌權(quán)則己,一掌權(quán)就是一個很可怕的人,曹爽對付司馬懿沒想過要殺人,但是司馬懿對付曹爽連三族的人都殺了,司馬懿打破了當時政治的常規(guī)操作,政治失利可以下野,但司馬懿直接要命,影響了后世的朝代,所以司馬懿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惡人。
幾十年之后,晉明帝司馬紹聽大臣王導講了司馬懿的事跡后,羞愧得把臉伏在床上說道:如果像您說的那樣,晉朝天下又怎能長久呢!連后世子孫都認為司馬懿是個惡人,更何況別人呢?
四、袁紹
說袁紹是惡人,估計很多人都出乎意料,也不能理解吧,沒關(guān)系,正面告訴你原因:
袁紹的惡行是:引發(fā)漢末外戚與宦官火拼和屠殺宦官。
袁紹挑起外戚與宦官火拼
袁紹這種惡人是文人式的惡人,因為他導致了漢末外戚與宦官的火拼,導致了天下大亂,就是袁紹引發(fā)的,東漢末年,漢靈帝去世后,大將軍何進掌權(quán),袁紹建議何進誅殺所有宦官,一個不留,何進聽從了,但是何太后不同意。
于是袁紹又蠱惑何進召地方軍進入洛陽,以逼迫何太后同意殺盡宦官,這是兩個餿主意,第一個餿主意導致何進被殺,天下混亂,第二個餿主意導致董卓進京,控制朝廷,為害天下,要知道始作俑作就是這個袁紹,你說袁紹是不是惡人。
天下就是袁紹憑借一己之力搞亂的,宦官已經(jīng)存在幾千年了,有好人也有壞人,只需要殺掉幾個為首的宦官就行了,干嘛要把所有宦官全殺了,你要把所有人全殺了,那宦官能不狗急跳墻地反抗嗎?
袁紹誅殺了所有宦官
宦官們在走投無路之下,假借太后之命召何進入宮,何進一進入皇宮,就被宦官所殺,何進一死,朝廷失去約束與控制,然后袁紹、袁術(shù)蠱惑何進部下一起率軍部入皇宮,誅殺了所有宦官,無論男女老幼,只要見到?jīng)]有長胡子的就當作宦官來殺,這一行為直接導致兩千多人被殺。
這就是袁紹的行為,不是惡人是什么?這其中有很多人就是被冤殺的,等袁紹把宦官殺盡了,那邊董卓率軍入城了,控制了京城,迎來了董卓這個更大的惡人,罪魁禍首就是袁紹,所以說袁紹也是惡人,他是出乎意料的惡人。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