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照,字明遠,南宋朝時期文學(xué)家,推動了中國古典是個的發(fā)展,與北周庾信齊名,二人合稱“鮑庾” ,與顏延之、謝靈運并稱“元嘉三大家”,下面跟知秀網(wǎng)小編一起了解一下鮑照的故事吧。
杜甫曾盛贊李白詩作“俊逸鮑參軍”,這鮑參軍,即鮑照,唐人為避武后諱也稱鮑昭,他的詩風(fēng)是如何俊逸,先看一首感受一下:
諸君莫嘆貧,富貴不由人。
丈夫四十強而仕,余當(dāng)二十弱冠辰。
莫言草木委冬雪,會應(yīng)蘇息遇陽春。
對酒敘長篇,窮途運命委皇天。
但愿樽中九醞滿,莫惜床頭百個錢。
直得優(yōu)游卒一歲,何勞辛苦事百年。
這是鮑明遠《擬行路難》十八首之一,這樣的瀟灑氣度,確實可謂俊逸,李太白后來有《行路難》寫:“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秉承飄逸,又更添氣勢。
從詩句中可知,這首詩作于詩人二十歲期間,他是在勸慰自己莫嘆貧賤,富貴在天,而內(nèi)心又充滿了對命運的抗?fàn)?,滿懷著不甘心。
鮑照約在公元414年前后生于一個貧寒的庶族家庭,父親早亡,生活非常困苦。鮑照生性聰慧,性格好強,因而廢耕學(xué)文,讀書十分勤奮刻苦,對自己才情不忍辜負。
擱現(xiàn)在,鮑照就是滿眼寫著“我要”的草根奮斗青年,除了才華,一無所有,可是才華變現(xiàn),是需要找到識才伯樂任用你才行,身在底層,無資源無人脈,怎么辦?積極向上的好青年鮑明遠,選擇到臨川王的府上毛遂自薦。
這臨川王就是劉義慶,宋武帝劉裕的侄子,寫了《后漢書》的那位,已是當(dāng)世聞名的文學(xué)大家。在注重門閥士族身份的南北朝時期,出身寒微的鮑明遠主動上門推銷自己,可謂夠膽,也說明他不僅有足夠的闖勁,對自己的學(xué)識也是有足夠的自信。

但是很遺憾,第一回去碰壁了。有人勸鮑照不要冒失:“郎位尚卑,不可輕忤大王?!睗M懷抱負的年輕人不以為然,振振有詞:“千載上有英才異士沉沒而不可聞?wù)?,豈可數(shù)哉!大丈夫豈可遂蘊智能,使蘭艾不辨,終日碌碌與燕雀相隨乎?”
有鴻鵠之志的鮑明遠回去打完雞血再次來到劉義慶府上,這回帶上了一塊敲門磚,不是抄上磚頭準(zhǔn)備“文的不行來武的”意思,他的敲門磚就是自己的一系列詩歌作品。
劉義慶看到詩稿果然眼睛一亮,自古詩以言志,這些詩不類凡俗,有奇異之處,立刻接見詩人,鮑明遠不卑不亢的氣度,滿腹才華的談吐,劉義慶非常賞識,不久,任命他為臨川國侍郎,這一年他25歲,自此步入仕途,逐步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理想,成為劉義慶最得力的幕僚,據(jù)說后來劉義慶編撰《世說新語》,鮑明遠也參與了創(chuàng)作。
從加入幕僚到劉義慶去世,鮑明遠在臨川國共六年,他在最初去赴任途中,寫給后來成為南朝著名女詩人的妹妹鮑令暉一封信,即流傳至今的駢文名作《登大雷岸與妹書》。
劉義慶去世后,鮑明遠閑居了一段時間,約在34歲再次出仕。自古仕途多沉浮,鮑照漸漸卷入了政權(quán)不斷更迭帶來的漩渦,在任用與禁用之間來回切換,也飽嘗了被門閥士族排擠的苦楚,充滿不能言的壓抑,復(fù)雜心境如這首《擬行路難·其四》:
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fù)坐愁?
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
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
清代學(xué)者沈德潛評價此詩:“妙在不曾說破”,真是一語中的。
行路難本是樂府舊題,主要是五言體形式,鮑照的擬行路難組詩,開始不斷揉進了七言形式,對后來唐朝歌行體的發(fā)展具有啟明星的作用。鮑照在仕途不順時,還寫下《擬行路難·其六》:
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
丈夫生世會幾時?安能蹀躞垂羽翼!
棄置罷官去,還家自休息。
朝出與親辭,暮還在親側(cè)。
弄兒床前戲,看婦機中織。
自古圣賢盡貧賤,何況我輩孤且直!
這氣度,只有李白能接住,李白的《行路難·其一》中有:“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在《將進酒》中繼續(xù):“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p>

鮑照在這組行路難中,還大量使用了“君不見……”句式,如:“君不見少壯從軍去,白首流離不得還?!薄熬灰姲亓号_,今日丘墟生草萊。君不見阿房宮,寒云澤雉棲其中?!敝T如此類,非常有氣勢,是一種全新開創(chuàng),后世文人多有效仿。
鮑照最有影響和為人稱道的是樂府詩,現(xiàn)存有八十六首,首創(chuàng)新題約五十五首之多,沈德潛在《古詩源》里說:“明遠樂府,如五丁鑿山,開人世所未有。”譬如這首有特色的雜言詩《梅花落·中庭多雜樹》:
中庭多雜樹,偏為梅咨嗟。
問君何獨然?
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
搖蕩春風(fēng)媚春日,
念爾零落逐寒風(fēng),徒有霜華無霜質(zhì)。
鮑照因家世貧賤,仕途上備受壓抑,此詩用媚春風(fēng)不耐嚴霜的花草諷喻那些徒有其表的所謂高門世族,頌揚梅花耐寒高潔的品格,表達了寒士的不屈節(jié)操。
據(jù)說鮑照的妻子也是一位詩人,在當(dāng)世已有名氣,可惜作品失傳。鮑照的妻子、妹子都是詩人,想象一家子一塊論詩,挺有生趣的,只是有一點我沒太想明白,既是貧寒之家,女子是如何學(xué)會識文斷字的?歷史記載不詳,只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對于鮑照的出身,還有一種說法,是出自沒落士族,但依然還是貧窮,早年親歷農(nóng)耕,求學(xué)不易。
鮑照的文學(xué)成就在當(dāng)世就得到了廣泛認可,曾被任命為太學(xué)博士兼中書舍人,任職朝廷期間,很受孝武帝賞識。因其胞妹鮑令暉也非常有詩才,當(dāng)時有人把他們比作西晉左氏兄妹,有一次孝武帝問起這個妹妹的才學(xué),鮑明遠回答:“臣妹才不亞于左芬,臣才不及左思”,這一時期大概是鮑照仕途最順?biāo)斓母吖鈺r刻。
461年,孝武帝第七子,臨海王劉子頊任荊州刺史,鮑照被任命為將軍府參軍一同前往,三年后,孝武帝去世,劉宋王室為爭奪帝位再次互相殘殺,這一年,鮑照的愛妻也病逝了,他悲傷地寫下《傷逝賦》,并不知自己離大限僅剩兩年。466年八月,鮑照死于王室為帝位而引發(fā)的戰(zhàn)亂之中,年約51歲。
才華橫溢、正當(dāng)壯年的鮑參軍,竟不明不白在亂兵之中喪命,太令人遺憾了,也許就是世人都感覺可惜,不希望他的才氣就這樣消亡了,所以有了“留一犁”的傳說——某年春季,一個姓宛的農(nóng)戶,在自己地里發(fā)現(xiàn)有一棺新墳,善良的他雖然覺得奇怪,但還是接納了這草草掩埋的新來客人,犁田的時候為它多留了一犁土,這“留一犁”就成了宛家的世代規(guī)矩。到了隋朝開科舉后,宛家出了個秀才,宛秀才在省城參加會考的時候,每逢疑難,冥冥中總有個無形人給他指點,宛秀才抓住機會再三追問,那個聲音回他:“報留一犁之恩”。宛家人于是重修此墳,從墓中竹簡得知,墓主正是鮑照。
世人惋惜鮑照生不逢時,希望他的才情可以靈魂傳世,不知他是否把詩魂分了李白一點,李太白得已在盛唐的時代發(fā)揚了他的俊逸昂揚。

立言“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的鮑照雖然未能立戰(zhàn)功,但有一往無前的膽識,在當(dāng)世已成為杰出的詩人、辭賦家和駢文家,唐人詩很多由他這里緣起的東西,是詩歌史上里程碑式的文學(xué)家,與前輩顏延之、謝靈運并稱“元嘉三大家”,與后來的北周庾信并稱“鮑庾”。
余冠英先生曾言:“鮑照的《行路難》《梅花落》這一類七言和雜言樂府,在音調(diào)句法方面都有全新的創(chuàng)造,是南朝文人樂府最杰出的作品。歌行里流轉(zhuǎn)奔放一派,從這里開端,對于唐詩有極顯著的影響?!?/p>
鮑照是出身底層的一只小小鳥,但是一只有高飛夢想的小小鳥,這個社會留給底層的機會并不多,他深知這一點,因此異?;淼贸鋈ィ鲃映鰮粽覚C會,沒有機會創(chuàng)造機會也要試一把,是不甘躺平的勵志者。歷史已然過去,歷史也在繼續(xù),一千多年后的“鮑明遠”們,也正在沒有任何倚仗的局面里,僅憑自己的才華和努力,去敲開各自一番天地,祝福他她們都好運,運氣還不夠的時候,請多一些勇氣,要相信,“再試一次”的進取精神,就是通往理想之路的助推劑。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