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光武帝劉秀,歷史上最完美的帝王,他以正統(tǒng)即位,文治武功樣樣皆能。劉秀建立東漢之后勤于政事,也沒有濫殺功臣,與民休息,集勇武、智慧、仁厚、謀略于一身,從他身上真的能很難找出明顯的缺陷。
俗話說人無完人,要想找到某個人身上的確定,簡直不要太輕松,況且還有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再者,劉秀作為一代帝王,從他身上找點毛病,更加是輕而易舉。
但要說劉秀被扣上罪人的帽子,明顯是不太合適的。畢竟劉秀不是機器人,犯錯也是難以避免的。
那么劉秀都犯了那些錯誤?這些錯誤又是怎么影響后世的?
在匈奴對待問題上面
早年的劉秀是在家里耕地種地的,劉秀身為白手起家的皇帝,但造反路上并不是一帆風(fēng)順的。從王莽,赤眉軍到綠林軍,到新朝末年,中原戰(zhàn)事就沒有停過,要想分一部分力量對抗匈奴,顯然劉秀有些力不從心。
打仗需要的錢,在沒有錢和實力的情況下,這個仗根本是打不了。漢武帝能打44年之久的戰(zhàn)爭,是因為漢文帝和漢景帝兩人多年的努力,積攢下的財富,才有了漢武帝囂張的資本。
劉秀登基之后,之后十二年的時間里,戰(zhàn)事都沒有停過,等一切都停下來的時候,百廢待興,恢復(fù)生產(chǎn),才是重中之重。
劉秀對匈奴采取了懷柔政策,盡可能減少沖突,盡可能避免大規(guī)模沖突,能和親盡量以和親來解決。
對比外敵的襲擾,劉秀更看重國內(nèi)的安定和百姓的安危,所以對匈奴他選擇隱忍,避免不必要的沖突。雄才偉略的劉秀,自然也想到了藩王割據(jù)的威脅,于是他裁撤了大量邊防軍,并改革了軍制,原來的正卒制,改為募兵制,由于改革也導(dǎo)致了大軍戰(zhàn)力下降。
劉秀實施的懷柔的民族政策中摻雜了外來兵種
常言說的好,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大軍作為國家的核心力量,要想維持大軍穩(wěn)定,必須保證大軍大多數(shù)都是漢人,而劉秀的政策,如果自身實力強還好,況且外族肯定不會甘愿委身在中原帝國之下,只要你實力不行,他們肯定會反水。
外籍傭兵占比遠遠超過漢軍比重,這可能就之后五胡亂華的誘因之一,但不是絕對的,所以說劉秀是罪人,太過于牽強了。
五胡亂華是在劉秀死后的兩百多年的時間里,在這兩百多年的時間里,可以發(fā)生很多的時間,劉秀在怎么厲害,也不能決定兩百多年后的災(zāi)難。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