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天下大亂,這個時代匯聚了整個歷史的精英人物,那個時代出現(xiàn)了很多崇尚義氣的人物袁歡。袁渙雖然頻繁更換主子,但卻得到了跟三姓家奴呂布截然不同的評價。
袁渙,字曜卿,陳郡扶樂(今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人。出身“陳郡袁氏”,他的父親袁滂,官至司徒。我們都知道,司徒這個職位在三國時期可是非常受人尊崇的官職,而且權(quán)利也非常大。但是袁滂在任期間以清心寡欲、從不評論他人過失而聞名。后來袁渙被陳郡太守征辟為功曹,因政績突出被三公征辟入朝擔(dān)任侍御史,不久后又外放為譙縣縣令,因?yàn)楦鞣N原因袁渙一直都沒有去上任。

建安元年(196年),劉備任豫州牧結(jié)識了袁渙,雙方一見如故,劉備又是愛才之人,便推舉袁渙成為秀才。侍奉劉備沒幾年時間,袁渙因?yàn)閼?zhàn)亂逃到江淮之間,被大軍閥袁術(shù)(出身汝南袁氏)扣押,不得已在其帳下效力。袁術(shù)對袁渙較為看重,常常會找袁渙詢問一些時事,以獲得解答。袁渙總是正氣凜然地論述自己的主張,袁術(shù)雖然辯駁不過但是仍然敬重他,也不敢不對他以禮相待。
不久之后,袁術(shù)與呂布在阜陵交戰(zhàn),此時也跟隨袁術(shù)出征的袁渙比呂布所捕。在之前呂布與劉備關(guān)系親近,但后來產(chǎn)生了矛盾,氣不過的呂布讓袁渙寫信去大罵羞辱劉備,袁渙卻覺得劉備于自己有恩,不肯寫信拒絕了。呂布見袁渙拒絕服從命令,心中更加生氣,便把刀劍架在袁渙的脖子上以性命相威脅,可是袁渙根本就沒有露出絲毫的恐懼,據(jù)理力爭,最終說服了呂布。

建安三年(198年),呂布敗于曹操,為其所殺。袁渙轉(zhuǎn)而跟隨曹操。 曹操對袁渙的德行、才能很是看中,便任命他做沛國南部都尉,不久又提拔為梁國相,在任期間以廉明干練著稱,深得當(dāng)?shù)匕傩諓鄞鳌T谠瑴o因病辭官后,當(dāng)?shù)匕傩者€非常思念他。后被任為諫議大夫、丞相軍祭酒。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稱魏公,建立魏國,他不得不再度入朝為官,被任命為郎中令,代行御史大夫之職。數(shù)年后,袁渙卒于任上。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