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是清朝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后一位經過公開冊立的皇太子,剛滿周歲時就被冊立為太子,在這個位置上待了幾十年,經歷過兩廢兩立,但最終還是沒能做成皇帝,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知秀網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毜慕榻B,一起來看看吧。
胤礽是皇次子,老大胤褆是庶長子。他的母親只不過是康熙的一個妃子而已,并不是皇后。
胤礽的母親是康熙帝的第一任皇后,輔政大臣索尼的孫女赫舍里氏,所以從出身來看,胤礽更有優(yōu)勢。
他也因此,很早就被立為太子了。作為康熙殷切期望的繼承人,他不負眾望,精通文韜武略,具有不俗的治國才能,就算是后來被廢,康熙也否認這一點。
關于胤礽被廢,其實原因并不復雜。
皇帝和太子本身就是一對復雜的關系,有人說了,太子就是皇帝選擇的接班人,自然要盡心培養(yǎng),話是這么說,也沒有錯??蓪τ诨实蹃碚f,一旦讓太子過多參與過多政務,必然導致兩人的矛盾,這是威脅皇權。
歷朝歷代都是如此,就算是自己的親兒子,也不能威脅到自己,太子是死后才可以接班的。從以往來說,很少有人能夠做到朱元璋那樣,真心實意的培養(yǎng)自己的接班人,不管是太子朱標還是皇孫朱允炆,朱元璋做到了與眾不同。
這也是很多人認為朱元璋和朱標才是真正的一個王朝里令人敬佩的一對父子關系,同時也是皇帝和皇儲的關系。
皇帝一般并非一個兒子,至少康熙時期是這樣。他雖然不像李淵那樣追求絕對的公平,但他也不希望自己的其他皇子都是笨蛋,所以也希望能夠鍛煉和培養(yǎng)皇子,讓他們?yōu)閲医üαI(yè)。
這么一來,就又出現(xiàn)了矛盾,那就是太子和諸皇子的矛盾。如果其他皇子不受待見,或許還行,一旦其他皇子受到寵信,這必然導致太子的反感,他會吃醋的。
因為太子說實在的,這個位置不好做,被廢只是分分鐘的事,只有接了班才算是大功告成。一旦其他皇子受到寵信,太子必然會認為威脅到了自己的地位,這是人之常情的。
而其他受到寵信的皇子,心里也會發(fā)生變化,認為自己是有希望做太子的,野心逐漸爆棚。
當然了,我們不能說這是康熙的問題。這是皇位繼承制度的死結,康熙雖然英明神武,但也沒有解決這個問題,盡管后來,大清改變了這種制度,但是仍然陷入了這個死結沒有打開。
在太子始終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時刻,再加上心里的壓力,必然導致一些錯誤的事情,或者是心態(tài)上走向極端,這是很有可能的。
畢竟當時的他是標靶,很多人在看著他犯錯。
久而久之,他也越來越不受康熙待見,被廢是遲早的事。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