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統(tǒng)一文字之前 ,六國間的文字差異很大嗎?感興趣的讀者和知秀網(wǎng)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文字大一統(tǒng)乃始于秦朝之時,秦始皇統(tǒng)治時期,曾多次推行改革?!敖y(tǒng)一文字”便是其中之策,這一舉措無疑是正確的,推進了中華文明進一步跨越與融合,加深了各地區(qū)之間的文化交流。
文字沒有統(tǒng)一之前,不僅是南北差異較大,連鄰國之間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差異,也因此阻礙著文化的發(fā)展與交流。也正是秦始皇的這些改革舉措,推進了社會的進步,對后世造成非常深遠的影響。
那么,在秦統(tǒng)一六國之前,各國間的文字差異到底有多大呢?又是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呢?
眾所周知,漢字的發(fā)展史是源遠流長的,一經(jīng)誕生,就處于不斷的變遷之中。
先秦之時,周王室便已衰微,各諸侯國勢力龐大,不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而是各行其道,各自為政。因此為了體現(xiàn)這一點,自然會發(fā)展本國的文字,不再與周天子趨同。所以各國間的文字差異是必定存在的,只不過是差異程度有多大的問題。
首先我們來看秦國的文字。在東周之時周朝實力衰微,而犬戎又不斷來犯。因此,周平王有意遷都往洛邑。秦襄公因護送有功,作為獎賞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土地。
之后,秦君率兵趕走了犬戎,占領了西周故地。但是,秦國原本屬西邊邊陲之地,又與戎人混居,文化發(fā)展程度并不高。所以,秦國便將西周文字體系承襲己用。
但是其他六國,不管是經(jīng)濟還是文化方面,都超于秦國。所以他們?yōu)榱吮硎咀约旱奶貦嘞笳?,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文字改革,所以秦與六國文字有著很大的差異。
例如,楚國文字字體書寫飄逸,字體體型較長。又如晉系文字,入筆力道剛勁,但是字體卻是細小。而齊國則增添了許多裝飾筆畫。
這就是當時的情形,各國的文字改革差異是比較大的。差異如此,難道就沒有相同之處嗎?答案是有的。異同,自然有異有同。
如三晉,文字體現(xiàn)差異不大。晉國原本是一家獨大,不過后來產(chǎn)生內部矛盾,給分裂成了三個國家。也就是史上的“三家分晉”,縱然一分為三,韓、趙、魏三國依舊屬于強國之列。也正是同源之因,韓、趙、魏的字體結構相差無幾,而且字形都是修長,要想辨認這三個國家的文字并沒多大難度??v使有改革,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動,只是少部分文字的調整。
還有齊魯兩國的文字也是很相近,因為兩國本就離得很近。受地理位置因素影響,再加上兩國關系不錯,往來頗多,自然文化發(fā)展也很是相近。不過,也有這種情況,一國內出現(xiàn)同字多版本。官方版本自不必說,不同的乃是民間版本。
因為民間百姓文化有限,所識之字也是有限。有時因特殊情況要寫一些字,自然就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去創(chuàng)造了。這種現(xiàn)象并不是單一的,很多國家都存在這種現(xiàn)象。此外,又因書寫工具的不同,也會造成字體形狀的差異。當時,主要的書寫器具是竹簡。因其易得,所以使用很廣。
那時大臣們上書國君,大多都是用的竹簡。此外,有時還會在青銅器上刻字,或者是在貨幣上刻字等等。材料多樣,書寫之時受材料干擾,自然字體形狀會有一些差別。
楚地的人都喜歡用帛書來當書寫工具,如“長沙楚帛書”的出土就是最好的例證。還有,就算是同一種器具,在不同地區(qū)也會有很大的差別。就以貨幣為例吧,貨幣之上會刻有一些文字。但是因為地區(qū)不同,使用的貨幣卻是不同樣的。
如秦魏之國流行使用環(huán)錢,而齊燕等國則是流行刀幣。貨幣的形狀與材質不同,自然刻在上面的文字也會有所差異。所以七國之間的文字差異不僅只有一種原因,而是有著諸多元素的影響。
但是這一現(xiàn)象也只持續(xù)到了秦朝以前。在秦國力克六國之后,建立起了強大的統(tǒng)一政權。此時六國已歸為一統(tǒng),再按往日各地文字的話,那勢必會亂套,阻礙國家的統(tǒng)一局面。所以便有了文字的統(tǒng)一,這一點是秦始皇的功績,不可埋沒的,對往后朝代的發(fā)展來說,具有不可估量的歷史意義。
那么在文字統(tǒng)一之前,各國間的文字能夠互相辨認嗎?其實差異雖有,但是仔細辨認的話,還是能夠識別出來的。因為七國的文字也都是先祖留下來的象形文字,是在此基礎上進行繼承改變的。乃是同一根源,再怎么變也不會脫離了同根之脈系。
有的國家省略了筆畫,有的卻增添幾筆作為裝飾。所以,字的本體還是能夠辨認出來的。再者說,七國并非是斷交關系,而是互相往來,或是聯(lián)姻或是經(jīng)濟往來,這都是外交的一種體現(xiàn)。既有外交關系,便會牽扯到文化的交流。
此外,后來“合縱連橫”之計推出之后,更是加深了各國間的聯(lián)系。各位試想,若是文字差異過大,那么又怎樣推出聯(lián)合聲明呢?平常的書信往來又是怎樣進行呢?所以說,差異雖有,但是不會過大!畢竟都是同一脈系的文字,萬變不離其宗!
要知道,那時流傳出了許多經(jīng)典佳作,諸子百家們著書說立,若是文字差異過大,又怎會引得其他國家的認可呢?而且這些書作能夠流通各國,也沒什么閱讀障礙,更不用費心去翻譯。
所以說,七國間的文字差異,只是為了顯示出自己與別國的不同而已,建立在這種基礎之上的文字發(fā)展,必是不良發(fā)展。本身出發(fā)點就偏離了軌跡,所以這種局面是不會存在太久的。
只要天下歸為一統(tǒng)之勢,那么這種文字的差異,就成為一種障礙了,勢必要清除。所以秦統(tǒng)一之后,要著手去做的事,便是統(tǒng)一文字,這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現(xiàn)在就算我們再回首去看那些古文,大致也能夠辨認出所為何字,這就是出自于根源的力量!當然,也要感謝秦始皇做出的貢獻。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