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清朝歷史上唯一被斬的一品大員是誰?感興趣的讀者和知秀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一般來說,能夠做到朝廷一品官的,都是深受皇帝重用的人。這些人基本上都可以善終,到了一定年齡告老還鄉(xiāng),皇帝會賜予諸多賞賜,讓其衣錦還鄉(xiāng)。不過,歷史上被斬首的一品官員,也不是沒有,比如今天要說的這位。
在清朝267年的歷史中,僅有一位一品官員被斬首,即今天的主人公。而這位清朝唯一被斬的一品官,原本一路平步青云,深受兩代皇帝重用。那么他到底犯了什么錯,才會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呢?
官居一品
首先筆者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清朝的一品官都包括哪些。
在京的文官,一品的包括:太師、太傅、太保、殿閣大學士。這里的殿閣大學士主要分為三殿三閣,即: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體仁閣、文淵閣、東閣大學士。
地方上的文官,一品的有:大學士兼直省總督。
在京的武官,一品的包括:領侍衛(wèi)內大臣、掌鑾儀衛(wèi)事大臣。
地方上的武官,一品的有:伊犁將軍、綏遠將軍。
接下來,我們的主人公登場。他叫柏葰,原名松葰,字靜濤,號泉莊,巴魯特氏,蒙古正藍旗人。道光六年,柏葰高中進士,授庶吉士,這樣的起點十分正常。但接下來,柏葰的仕途就像開了掛,一路扶搖直上。
在之后的一年內,柏葰接連升遷五次,這樣的升遷速度,證明了柏葰前途一片光明。
道光十八年,柏葰擔任盛京工部侍郎,后調任刑部,兼管奉天府尹。道光二十年,從刑部侍郎調吏部,再到戶部。道光二十三年,充諭祭朝鮮正使。道光二十五年,充總管內務府大臣。道光二十六年,典江南鄉(xiāng)試。道光二十八年,遷左都御史。道光三十年,遷兵部尚書,授內大臣,又調吏部,管理三庫,兼翰林院掌院學士。
可以看出,道光帝是非常欣賞柏葰的,不過柏葰在道光朝,還并未達到自己仕途的巔峰。咸豐帝即位后,任柏葰為戶部尚書,兼正黃旗漢軍都統。咸豐六年,命其在軍機處行走,兼翰林院掌院學士,后為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咸豐八年,典順天鄉(xiāng)試,拜文淵閣大學士。
辦事得力
柏葰能夠一路青云直上,做到朝廷一品大員,并不是靠運氣,他是有能力的。當初道光帝讓其典江南鄉(xiāng)試,柏葰就上疏建議:“徵漕大戶短欠,取償小戶,劣紳挾制官吏,大戶包攬小戶,畸輕畸重,旗丁需索,加增津貼諸弊,請嚴禁?!?/p>
咸豐帝在任命柏葰為戶部尚書之前,恰好熱河有山匪鬧事,為了考驗柏葰能力,咸豐帝任命他為熱河都統,負責剿滅山匪。柏葰來到熱河,很快就弄清楚熱河山匪作亂的根本原因,于是上疏:“熱河將惰兵疲,州縣不諳吏治。行使大錢,民皆罷市。礦匪占踞山場,委員侵蝕商款?!?/p>
太平天國運動爆發(fā)時,清廷為了應付,國庫日漸空虛。在這種情況下,朝廷不得不濫發(fā)官票,結果就引起通貨膨脹。當時柏葰作為戶部尚書,他無法坐視不理,便與其他官員一起商議,將當時的經濟進行了整頓,這才緩解了狀況。
可見柏葰是真的有能力,才會讓道光、咸豐兩代皇帝都如此重用他。然而就在他春風得意之際,卻被咸豐帝下令斬首,他到底犯了什么事?
獲罪伏法
咸豐八年,柏葰已是文淵閣大學士,妥妥的清朝一品大員。正所謂能力越強責任越大,于是咸豐又讓他負責主持當年的順天鄉(xiāng)試。在道光朝的時候,柏葰就曾主持過江南鄉(xiāng)試,所以原本這對他來說不算什么難事,可他就敗在這場鄉(xiāng)試中。
一開始,鄉(xiāng)試順利進行,最后錄取三百人,也照常發(fā)榜了。就在柏葰以為自己功成身退的時候,事情發(fā)生了。
原來,考生們在看榜的時候,發(fā)現一個叫平齡的優(yōu)伶竟然榜上有名。按照清朝的科舉制度,娼妓、優(yōu)伶、皂、吏都是不能參加科舉的。而平齡不僅常常登臺唱戲還能夠參加科舉,更重要的是竟然榜上有名,一時間其余落榜的士子皆不能接受這個結果。
事情越鬧越大,很快奏折就遞到咸豐皇帝面前,咸豐帝知道后很是震怒,下令要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等人專職會審查辦此案。像這種科舉舞弊案一般都經不起查,因為會牽扯出一大堆人。
果然,載垣、端華等人在調查的過程中,就發(fā)現身為主考官的柏葰,不僅在平齡一案中疑點重重,他還曾因為家人靳祥的請托,就私自錄取了一個叫羅鴻繹的人。
其實,載垣、端華、肅順等人一向與柏葰有嫌隙,早就想找機會除掉他,奈何柏葰一直深受皇帝信任,且無行差踏錯,找不到機會。此次舞弊案真相一出,載垣立馬將案情上報。
眾所周知,歷朝歷代對于徇私舞弊,都處置得相當嚴厲。柏葰自己就是進士出身,如今更是朝中一品大員,他知法犯法,可想而知咸豐帝有多失望與震怒。盡管萬般不舍,但國有國法,加上端華、肅順等人不斷慫恿,咸豐最終還是判處柏葰斬立決。當初托他徇私的家人靳祥也“斃于獄”。
咸豐駕崩后,肅順因政變被殺,御史任兆堅便上疏請求為柏葰昭雪。最終朝廷下詔:“柏葰聽受囑讬,罪無可辭?!駜蓪m皇太后政令維新,事事務從寬大平允。柏葰不能謂無罪,該御史措詞失當。念柏葰受恩兩朝,內廷行走多年,平日勤慎,雖已置重典,當推皇考法外之仁?!?/p>
大致的意思就是,柏葰確實接受了家人囑托,徇私舞弊,不能說他沒有罪。不過當初咸豐帝在頒布圣諭的時候,提到“不禁垂淚”的字眼,說明咸豐帝也是心有不忍。如今兩宮皇太后推行仁政,又念柏葰為兩朝重臣,所以恩準厚待其家人。
于是,朝廷錄柏葰的兒子候選員外郎鍾濂賜四品卿銜,以六部郎中遇缺即選。鍾濂后來做了盛京兵部侍郎。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