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長河不停的流淌,歷史在不停的發(fā)展,讓知秀網小編帶大家撥開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看看楚靈王辱晏嬰反遭譏笑的故事吧。
春秋末年,有一位名叫晏嬰的齊國大夫,他為官清廉、生活儉樸、能言善辯,深受百姓的愛戴和國君的信賴,曾先后歷任靈公、莊公和景公三朝相國。
楚靈王知道晏嬰長得矮小,就和大臣們定計,想戲辱他。
晏嬰到了楚國郢都,可是城門緊閉。一個楚國的衛(wèi)兵把晏嬰領到一扇新開的小門前,請他從小門進城。晏嬰冷笑一聲,說:這是狗洞,出使狗國從這兒進;我出使楚國,怎能從這里進!楚靈王反被晏子戲辱,只得大開城門,迎晏嬰進城。
楚靈王還想戲弄晏嬰,在接見時,第一句話就問: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晏嬰大聲回答:我國京城行人比肩接踵 ,怎么說沒有人?楚靈王笑著說:既然有人,為什么叫你這個矮子出使我國呢?晏嬰嘆口氣說:我國那些體面能干的使臣,到有賢君的國家去了。晏嬰加重語氣說:像我這樣無用的人,只好來見你了。
于是楚王很是懊惱,便向群臣請教,于是乎就出現(xiàn)了”晏子偷盜事件”。再一次酒宴上,晏子被誣賴偷盜,楚王就問道:“齊國人都會偷盜嗎?”晏子則離開座位說道;“我聽說橘子長在淮河以南結出的是橘子,淮河以北則是酸枳,盡管葉子相同,但味道不同。究其原因,還是水土不同。百姓生活在齊國不偷盜,來楚國就偷盜是什么原因呢,難道是楚國的水土會導致人民偷盜嗎?”于是楚王說;“圣人是不能同他拿來開玩笑的,我反而自己討沒趣罷了”。就這樣晏子再一次用自己靈敏的頭腦獲得了楚王的尊重。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