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呂后為什么會看上劉邦的讀者,下面知秀網(wǎng)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相信大家都很好奇這劉邦是怎么和呂雉認識交往的,今天一聊就來做個全面的解答!
話說,劉邦和呂雉認識的這會兒還是呂姑娘,還不是那個黑化了的呂后,她的婚姻,是由他爹呂公說了算的。
在《史記》里這樣描述:呂雉的父親呂太公作為一位善于相面的高人,在一次聚會的時候,淘到了寶,混混出身的劉邦,面相竟貴不可言。于是,主動請求要將自己的寶貝女兒呂雉下嫁給小亭長。呂雉的母親憤怒的表示了自己的疑惑,你常說自己姑娘要嫁一個貴人,沛縣縣令想做你的女婿你都不肯,為啥偏偏相中了個這么普通的劉邦呢?呂太公很男人的回復了一句:這不是你這老娘們能理解的了的(此非兒女子所知也)。
當然了,這是正史所描述的具體情況,不排除呂太公確實是位世外高人,能掐會算。
但如果不是的話,那么只有兩種情況。
要么是司馬遷胡扯了這么一段,要么是呂太公胡扯了這么一段。
分析下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事情真相遠遠沒有這么玄乎。
先來看呂公一家是怎么來到沛縣的呢?
“單父人呂公善沛令,避仇從之客,因家沛焉。”呂雉一家并非是名門望族,先前因為在老家得罪了人,為了躲避仇家,趕巧有個朋友在沛縣當縣令,于是舉家搬到了沛縣這兒,所以他家的狀態(tài),準確點叫“人生地不熟”,這一家人想要在沛縣長久立足,總得需要跟當?shù)氐姆椒矫婷娑家愫藐P(guān)系。這是呂公愿意招一個有能力的女婿的先決條件。
說明了些,就是呂家需要靠山。
2.為什么選擇的是劉邦?
蕭何給宴會定下規(guī)矩:賀禮不滿千錢,堂下坐。劉邦一聽,嘿,喝酒還分三六九等,勁頭兒一下上來了:給老子記賬,泗水亭長劉邦賀錢一萬。堂上的呂公一聽也是大驚:嚯!這是哪位豪杰,出手這么闊綽?趕緊起身兒去迎接著,他也摸不準劉邦底細。至少當時不知道這位爺既沒帶錢,也沒準備出錢??扇思夷樒ず癜?,與呂公談笑風生,一點沒不好意思,《史記》還有一句我們同樣不能忽略“高祖因狎侮諸客,遂坐上坐,無所詘?!?/p>
宴會上來的都是誰?“沛中豪桀吏”,意思就是基本上沛縣有頭有臉的人物都來了,而劉邦在這些人中是什么表現(xiàn)呢?“素易諸吏”平常就瞧不上這些小官小吏,宴會之上,他插科打揮,甚至隨意取笑各位來賓,舒適的很!按今天的話,這群人中,劉邦是相當有話語權(quán)的。只是他沒想到,出風頭的無心,看的人卻有意,在宴會上的表現(xiàn)已經(jīng)間接地向呂公展現(xiàn)了他的實力與影響力,這個單身王老五,雖說老了點,但他所掌握的能量,好像遠高于一個普通亭長。
3.呂公為什么選擇了劉邦而不是沛縣縣令?
這是呂雉母親首先提出的疑問,畢竟這道選擇題看上去很簡單,秦朝的郡縣制下,無論一個亭長再怎么牛,縣令的地位,權(quán)利還是遠遠大過他的。
縣令為“官”,而亭長只是“吏”,二者的身份確實相差甚大,官是朝廷正式任命的,有品級,而吏無品級。
但這里有一點很關(guān)鍵,官是可以升遷,調(diào)任的。吏不可以,基本上只能在一個地方工作。所以“吏”大部分都是當?shù)厝藫?。可在這時,這個劣勢卻恰恰是一個優(yōu)勢,呂太公希望的是在沛縣找一個靠山,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工作地點穩(wěn)定的劉邦其實比不一定幾年后就調(diào)走的縣令更適合“罩”著呂公一家。
還有一點,劉邦娶呂雉,是以正妻的身份娶回家的,而沛縣縣令那里卻不一定,史書上沒記這些雞毛蒜皮。但是以兩個人是朋友的關(guān)系來推斷的話,縣令年齡恐怕不會太小,已經(jīng)成家的概率不低,也就意味著假如他娶呂雉的話,大概率是要納呂雉為妾的,妾在古代其實是下人的身份(何況基本沒可能轉(zhuǎn)正)。這一點,恐怕也是呂公不能接受的。
所以,看似呂公是因為相面而相中了劉邦,實際上,更是一種利益之下的博弈與取舍。只是呂公也沒想到,自己的女婿日后還真發(fā)達了。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