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買入股票著眼于三個要素:公司未來的前景,管理者品質(zhì)和能力,還有買入的價格,買入的時候并沒有設定什么目標價賣出,只要公司在不斷的提升內(nèi)在價值,那么就會永久持有下去。當分析公司的時候,他把自己當成是一個企業(yè)分析師,而不是市場分析師,也不是宏觀經(jīng)濟分析師,更不是證券分析師,區(qū)別在于 企業(yè)分析師是以企業(yè)家,是以實體經(jīng)營的角度去分析。
但是一般的股民不這樣看待股票,他們會被市場帶著跑,股票的價格是隨著市場情緒而波動。
設想一下,你認識一個人,他的情緒起伏非常大,他喜歡做交易,每當情緒不好的時候,他就急于以很低的價格賣掉手中的股票,每當心情很好的時候,他就要以很高的價格到處買入股票,他就是“市場先生”。
作為理性的投資者,你應該在他心情很糟糕的時候,從他手里以很低的價格買入,然后在他心情很好的時候以更高的價格又賣給他,這樣我們就可以獲得更高的利潤,如果我們跟著市場先生的情緒走,那么我們也會和他一樣干低賣高買的蠢事,被情緒影響的股價波動和背后的企業(yè)毫無關系,只要企業(yè)還在正常的運營,賺錢,就一切正常。
市場先生在情緒好的時候只會看待好的一面,而在情緒差的時候只會看到差的一面,而且他還有一個特點,如果你對他今天報的價格不感興趣,他明天會報一個新的價格,所以能不能成交完全取決于你自己,在這種情況下,他的情緒越狂躁不安,對你越有利,這其實就是市場先生在給你送錢,而前提是你要能了解這個公司,比市場先生更準確的評估這個公司,否則你就不要買入。
一個成功的投資者,不可能依靠電腦程序,依靠預測,依靠股市價格形成的K線波動做投資,成功的投資者必須擁有二種能力:判斷優(yōu)秀企業(yè)的能力,理性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巴菲特作為格雷厄姆的學生,他時刻把老師關于“市場先生”的格言放在心里,所以他遠離華爾街,他關注企業(yè)運營的結果,而不是股票的價格,企業(yè)成功被反應在股價上的速度并不在重要,事實上越滯后越好,因為你可以買入更多低價股票。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