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馬超不死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知秀網(wǎng)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前言:
在蜀國“五虎上將”之中,馬超的經(jīng)歷很是叫人惋惜。他的前半生,充滿了璀璨與風光。少年成名的馬超,在作戰(zhàn)中英勇無雙,時人稱其有“信、布之勇”。既然擁有韓信、英布這樣的本事,馬超自然不甘平庸。
渭南之戰(zhàn)中,盡管馬超最終敗給了曹操。但他的智勇雙全與過人膽略,依舊令后者發(fā)出了“馬兒不死,吾無葬地也”的高度評價。雖然馬超人品不咋地,但依舊能看出他在軍事上的天賦。
只可惜,馬超在投奔劉備后,便鮮少參與正面作戰(zhàn)。遭到排擠的馬超,在蜀地“常懷憂懼”,最終于47歲那年郁郁而終,叫人無比唏噓。
馬超的遭遇,令不少人對他惋惜,甚至有好事者提出這么一個問題:倘若馬超依舊在世,那么他會對諸葛亮北伐戰(zhàn)爭造成一些積極作用嗎?
在這里,筆者先給出答案:馬超可以發(fā)揮出一些重要作用,但對于戰(zhàn)爭的走向與結局影響不大。
馬超雖強卻無法改變戰(zhàn)局
首先要討論的是,馬超能在北伐之戰(zhàn)中發(fā)揮出哪些作用?從當時局勢來看,馬超倘若能跟隨諸葛亮北伐,有兩個作用值得一提:
首先,馬超自身的作戰(zhàn)能力。眾所周知,諸葛亮北伐失敗的一個主要原因,便是缺少能堪當一面的大將。當時的蜀軍之中,有英勇善戰(zhàn)的魏延,可惜他偏向于進攻,與諸葛亮的謹慎作風不符;還有老持沉重的趙云,但他的作用更多是用于守衛(wèi)中軍。
所以說,當馬超加入北伐之戰(zhàn)中,諸葛亮在進攻這一方面上,會保持相對的主動性。話雖如此,馬超的個人能力并不足以解決蜀軍的劣勢。比如缺糧這個問題,便是馬超無法解決的。
事實上,在五次北伐之戰(zhàn)中,諸葛亮并非是沒有取勝過。作為主動的進攻方,諸葛亮也打了不少勝仗。不過很可惜,都是徒勞的。由于蜀軍缺少兵種、糧草以及軍隊總數(shù)上的劣勢,蜀國無法將這些勝績轉化為成果。
君不見,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戰(zhàn),打了魏國一個措手不及。雖然如愿取得了隴右地區(qū)的三個郡,但迫于形勢壓力,諸葛亮還是放棄了這些地盤,只是將人口遷移回了成都。
顯然,蜀國的北伐戰(zhàn)爭,多半是徒勞戰(zhàn)役。那么問題來了,諸葛亮不會不知道這樣做,只會讓蜀國勞民傷財,那他為何還要一次次堅持北伐呢?
諸葛亮北伐的真實目的
別看在北伐戰(zhàn)爭中,魏國屢次處在下風,但這些敗仗打下來,對曹魏政權的總體實力而言,完全是不痛不癢的。其綜合國力或是人口基數(shù),并沒有因為蜀國的連年征伐受到太大影響。
實際上,曹魏面對的敵人,不止蜀國一個,它還有東吳與北蠻這兩個對手。
正因如此,諸葛亮發(fā)動北伐,也沒打算能一下滅掉曹魏。至少從實力上看,蜀國此舉無疑是“蛇吞象”,算是異想天開。那么此時的諸葛亮,到底在打什么算盤呢?
很簡單,諸葛亮的主要目的之一,便是希望通過北伐,讓曹魏政權內部潛在的矛盾激化。因為曹操在位時,曾多次打壓士族。就當時的情況來看,北方士族的反抗與躁動,無疑是最嚴重的。
而諸葛亮此舉,便是給這些蠢蠢欲動的士族一個機會,希望他們能從內部開始亂起來。事實證明,曹魏內部的確出現(xiàn)了不小騷動。翻開《三國志》與《資治通鑒》也能看出,曹氏與士族之間的摩擦,也越來越頻繁。
但諸葛亮沒想到的是,代表士族的司馬氏,最終憑借抗蜀戰(zhàn)役,一步步奪取了朝中的軍政大權,反倒是成了最后的贏家。
說到這,便不難回答文章開頭的這個問題。既然諸葛亮選擇的方式,并不主要是依賴于北伐之戰(zhàn)中的戰(zhàn)績。那么馬超即便再英勇善戰(zhàn),他也無法輻射到曹魏政權內部。
所以說,即便馬超參與到北伐之戰(zhàn),他在戰(zhàn)場上能發(fā)揮出的作用,也不是很大。但這并不代表,馬超就像趙云、魏延一樣。實際上,它還有一些特殊作用。比如,馬超對于隴右地區(qū)的影響力,便很符合諸葛亮的方略,這也是他第二個作用。
馬超對隴右地區(qū)的威信
從諸葛亮北伐的行軍圖不難看出,他的另一主要目的,便是奪取隴右地區(qū)。
一方面,隴右地區(qū)有人口、有良田、還有土地,這些潛在的資源,可以幫助蜀國實力再上一層樓;而另一方面,如果蜀國占據(jù)隴右地區(qū),那么便能將此地與漢中地區(qū)連接,造成進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局面。如此一來,蜀國的生存能力還能再上一個臺階。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便是直奔隴右地區(qū)而去。為此,諸葛亮還策反了當?shù)卮笞宄錾淼慕S。所以諸葛亮選擇他做自己為接班人的原因之一,便是看中了姜維在隴右地區(qū)的影響力。
巧合的是,馬超在隴右地區(qū)同樣很有影響力??梢赃@么說,隴右一帶原本就是馬超的地盤。當年馬騰、韓遂并起于涼州之地時,馬超的活動范圍,便是在隴右地區(qū),而且頗有威望,當?shù)厍既诉€對他“視若神明”。
劉備建立之后,加封馬超為涼州牧、驃騎將軍,令其駐守西涼一帶。前面已經(jīng)提到,馬超早年干過一些“不仁不義”之舉,搞得劉備對他不放心。但迫于馬超的個人影響力,劉備也不好對他動手。
殺也殺不得,放又不能放。馭人手段高明的劉備自然便看中了馬超在隴右地區(qū)的威望,稱其“信著北土,威武并昭”,然后打發(fā)馬超去守御蜀國的西大門,果然起到了不俗成效。由此可見,蜀國想要威懾或統(tǒng)治隴右一帶,馬超的作用的確頗為顯著。
基于這個結論,不難看出一點:倘若馬超不英年早逝,他對諸葛亮北伐的最大作用,便是協(xié)助蜀軍震懾、拿下并掌控隴右地區(qū)。這一點,是魏延、趙云等人無法做到的。
參考文獻:《三國志》、《資治通鑒》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