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秀網(wǎng)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于康熙帝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一直以來,人們對康熙帝的評價很高,特別是受到影視劇的影響,甚至有人說他是“千古一帝”。毋庸置疑,康熙帝在位期間,多次用兵,在鞏固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然而,康熙帝也有一些不太光彩的事情。
比如在三藩之亂期間,康熙帝多次下詔宣稱,只要叛將們放下武器,歸順清朝,他就給與優(yōu)厚的待遇,對于之前的罪行,既往不咎。當時康熙帝表示,“朕決不食言”,然而叛亂快要結(jié)束的時候,這些叛將們卻被揪了出來,定罪處死!
常言說得好,做人要一諾千金??滴醯圪F為大清天子,每一句話都代表著“國家的信用”,正所謂“君無戲言”??滴醯鄄粫幻靼走@個到底,然而他為何卻自食其言,將那些已經(jīng)歸降,甚至為清朝平叛做出貢獻的降將處死呢?
事情還得從三藩之亂爆發(fā)前說起??滴跏辏侥贤跎锌上采暾垺巴诵荨?。康熙帝抓到機會,趁機下旨撤掉平南藩。吳三桂、耿精忠聞訊后,也假意上書,請求撤藩。沒想到弄巧成真,康熙帝同意了兩人撤藩的奏折。
吳三桂惱羞成怒,于是在經(jīng)過一番周密準備后,在云南舉兵造反。吳三桂叛亂這件事,超乎康熙帝的意料,他認為吳三桂不敢反,所以在軍事上沒什么準備。吳三桂的軍隊兵不血刃占領貴州,接著又進入湖南,兵鋒直抵長江南岸。
戰(zhàn)爭爆發(fā)之初,清軍連戰(zhàn)皆敗,加上耿精忠、尚之信、孫延齡起兵響應,一時間西南半壁江山都落入叛軍的手中。康熙帝為了平定叛亂,他幾乎將所有八旗軍隊派往南方,甚至抽調(diào)部分蒙古騎兵助戰(zhàn)。
然而此時的八旗軍隊已經(jīng)廢弛,無論是將領,還是士兵,都消極避戰(zhàn),且屢戰(zhàn)屢敗。坐鎮(zhèn)北京的康熙帝心急如焚,甚至一度想御駕親征。為了對付叛軍,康熙帝又想出了剿撫兼用的策略,招撫那些叛軍將領。
康熙帝表示,“誤從賊黨,但能悔罪歸誠,悉赦已往,不復究治”,“歸命自效者,論功從優(yōu)敘錄”,“朕不食言”。特別是在吳三桂死后,康熙帝直接派人招撫叛軍高級將領,比如馬寶、夏國相等,“若能悔罪歸誠,前罪悉赦,仍論功敘錄”。
在這個過程中,許多叛將先后歸降,比如說尚之信、耿精忠等人。到最后,馬寶也率領殘部歸降,連吳三桂的親族吳應麒等九人也向清朝投降。然而等待他們的卻是死亡!在平叛戰(zhàn)爭結(jié)束后,耿精忠、馬寶等人被凌遲處死。
尚之信、吳應麟等人也被處死。此外還有許多原吳三桂麾下的降將,都被正法,大多數(shù)是被凌遲處死的。當時,康熙帝招撫叛將不過是權(quán)宜之計,也可以說是誘降,因為當時的戰(zhàn)局對清朝不利。當叛亂結(jié)束后,這些叛將還是要死的。不過,康熙帝這么做,確實是不講信用、背信棄義的行為。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