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五世的故事是怎樣的?查理五世是怎么死的?這就為你介紹:
查理五世生平簡介
查理五世(Charles V, Holy Roman Emperor;1500年2月24日–1558年9月21日),是16世紀歐洲最強大的君王,即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Carlos I,1516—1556年在位),尼德蘭君主(1506—1555年在位),德意志國王(1519—1556年在位),神圣羅馬帝國皇帝(1520—1556年在位),他是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一員。
即位前通稱奧地利的查理。查理五世統(tǒng)治期間,為了擴大帝國的統(tǒng)治范圍,先后和法國、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爆發(fā)戰(zhàn)爭,最終都以勝利告終,并且擴大了歐洲大陸的影響力,使得西班牙帝國在當時盛極一時。
作為西班牙的國王,在1518年重用在葡萄牙一直受到冷遇的著名航海家麥哲倫,并且和他簽訂協(xié)議,資助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他先后來到南美洲,占領了智利和秘魯兩國,擴大了西班牙帝國的殖民地,使得西班牙帝國當時成為“海上霸主”,奠定了其在歐洲大陸的地位。
統(tǒng)治的領域包括西班牙王國(當時西班牙王國的領地除了本土之外,還包括那不勒斯、撒丁島、西西里島和美洲殖民地)、奧地利、尼德蘭、盧森堡、名義上的整個德意志邦聯(lián),還有非洲的突尼斯、奧蘭等,他的帝國被稱為“日不落帝國”。
1555年在擊潰新教諸侯的最后努力失敗后,查理五世就開始淡出朝政。鑒于其領土太過廣大分散,他將國土分由弟弟斐迪南與兒子腓力繼承。
1558年9月21日去世于西班牙,享年58歲。查理五世充分利用當時的各種社會矛盾,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建立了統(tǒng)一專制君主王權,使強大的西班牙爭霸于歐洲,客觀上起列了積極作用。
查理五世的故事
一、廣大領地的主人
查理五世是哈布斯堡王朝廣泛的皇室聯(lián)姻的最終產物。他是出身于哈布斯堡家族的神圣羅馬帝國皇儲腓力一世與卡斯蒂利亞女王胡安娜(瘋女)之子,阿拉貢的斐迪南二世與卡斯蒂利亞的伊莎貝拉一世的外孫,神圣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和勃艮第女公爵瑪麗的孫子,生于根特,在低地國家被撫養(yǎng)長大。他童年時的教師是烏得勒支的艾德里安(即日后的教皇哈德良六世)。
查理五世的具體國籍很難說明。從父方來看,他是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一員,但他不是純粹的奧地利血統(tǒng)。他的母親是西班牙人, 西班牙也是他的帝國的核心, 但他在西班牙卻經(jīng)常感到自己是個外來者。
他的母語是法語,那是他長大的地方“低地國家”(包括今天的比利時,盧森堡,荷蘭)的貴族們通用的語言,然而法國正是他終生的敵人。
查理于1506年(他的父親死于那一年)繼承了低地國家和弗朗什孔泰。當他強悍的外祖父斐迪南二世在1516年去世后,他成為一片巨大領地的擁有者,這片領地包括他母親的卡斯蒂利亞和斐迪南二世統(tǒng)治的阿拉貢、納瓦拉、格拉納達、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 以及整個西屬美洲(在他統(tǒng)治時期,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由于征服墨西哥和秘魯又擴大了好幾倍)。
他剛抵達西班牙就不得不與爭取自治的城市作戰(zhàn),一些西班牙貴族則對他在卡斯蒂利亞為一些佛蘭德人安插官職感到不滿。最終所有的反抗都被他壓服,一個順從而強大的西班牙構成他日后在歐洲馳騁的基礎。
在祖父馬克西米連一世去世后,查理又得以繼承哈布斯堡家族在奧地利的產業(yè)。通過向選帝侯行賄等手段(得到德意志銀行世家富格爾家族的資金支持),他在1519年戰(zhàn)勝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當選為神圣羅馬帝國皇帝。
二、資助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
1518年3月22日查理五世同被葡萄牙冷落的著名航海家斐迪南·麥哲倫簽訂協(xié)議,并同意資助麥哲倫環(huán)球旅行。次年9月20日,麥哲倫率領5艘船、265名船員,從西班牙塞維利亞港出發(fā),開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huán)球航行。
后來1520年11月,由于天氣惡劣和缺乏糧食,船隊中的一艘船臨陣脫逃,逃回西班牙,這些船員為了逃避責任,說麥哲倫已經(jīng)背叛了。
于是查理五世就憤然放棄對麥哲倫家庭的供給,麥哲倫的妻子兒女后來都餓死了(不過這時候麥哲倫可能已經(jīng)不知道了),也認為麥哲倫已經(jīng)不會回來完全環(huán)球任務了。雖然,麥哲倫于1521年4月戰(zhàn)死菲律賓,但是其船隊最后剩下一艘船上的18人排除艱險萬阻,最終于1522年9月6日返回西班牙塞維利亞港,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huán)球航行的壯舉,還收獲了許多香料。
由于麥哲倫已經(jīng)在途中已經(jīng)死了,所以查理五世賜予了剩下那條船維多利亞號船長埃里.卡諾一枚帶有地球標志的勛章,上面寫著“你首次環(huán)繞我航行一周”,埃里·卡諾,他被公認為是麥哲倫死后完成環(huán)球旅行的領導者。
麥哲倫等人環(huán)球航行的成功,無可辯駁地證明了地球是一個圓球體,對于人類地理知識的擴大和科學的發(fā)展有重大意義,是永遠不可磨滅的偉大功勛。
三、與法國和土耳其的戰(zhàn)爭
查理五世把法蘭西王國和奧斯曼帝國視為在歐洲的對手。為爭奪意大利和有爭議的勃艮第領地,他與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進行多次戰(zhàn)爭(1521年—1525年,1527年—1528年,1536年—1538年,1542年—1544年)。
1525年查理五世在帕維亞戰(zhàn)役中俘虜了弗朗索瓦一世,并迫使他簽署了1526年馬德里條約, 在這份文件中法國承諾放棄對意大利北部的要求。然而弗朗索瓦一世被釋放之后立刻讓巴黎議會宣布馬德里條約非法,因為它是強迫簽署的。
弗朗索瓦一世與教皇克萊芒七世締結科尼亞同盟反對查理。作為報復,查理五世1527年再度侵入意大利。西班牙軍隊焚掠了羅馬,這使查理五世有些尷尬,但卻成功阻止了教皇批準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離棄查理的姨母阿拉貢的凱瑟琳。
奧斯曼帝國是另一個甚至更令人畏懼的敵人。土耳其的軍事機器極為強大,其海軍控制著地中海。從1526年開始,查理五世與蘇丹蘇萊曼一世(立法者)進行激烈的爭斗。
1535年查理五世在突尼斯取得了一次關鍵的勝利,然而1536年弗朗索瓦一世與蘇萊曼一世結成反查理五世的同盟。盡管弗朗索瓦一世于1538年被說服簽署一項和約,他并沒有放棄和土耳其人結盟的想法。
1542年弗朗索瓦一世再次與奧斯曼帝國聯(lián)合。查理五世則與亨利八世聯(lián)盟(1543年),并且迫使弗朗索瓦一世簽署了Truce of Crepy-en-Laonnois. 查理本人后來與奧斯曼帝國達成妥協(xié),雙方都想從龐大的戰(zhàn)爭開支中脫身。
四、反對宗教改革
查理五世為天主教奉獻了全部忠誠乃至狂熱。他是宗教改革運動的激烈反對者,并企圖建立一個“世界天主教帝國”。
1521年,查理五世以皇帝身份傳喚馬丁·路德參加沃爾姆斯宗教會議(許諾保證路德的人身安全)。他在這次會議上宣布路德及其追隨者為非法(1521年沃爾姆斯敕令)。
1524年有鑒于德國爆發(fā)農民起義而新教諸侯組成了施馬爾卡爾登聯(lián)盟,查理五世決定把德意志事務交給弟弟斐迪南(即日后的斐迪南一世)全權辦理。
1545年特倫特公會議的召開宣告了歐洲天主教勢力反對宗教改革的浪潮的開始。查理五世決心懲罰德意志的新教王公。1546年查理五世與施馬爾卡爾登聯(lián)盟開戰(zhàn)。
在戰(zhàn)爭的第一階段(1546年—1548年)他打敗了薩克森選侯約翰·腓特烈, 并將投降的黑森侯爵(慷慨的)腓力一世監(jiān)禁起來(1547年—1552年)。
然而,他是先勝后敗。新的戰(zhàn)事于1552年爆發(fā)后,查理五世遭到一系列失利,遂與諸侯簽訂1555年奧格斯堡宗教和約。
五、查理五世與美洲
1523年,查理五世授權圣多明各法官艾利翁探查今日美國卡羅來納州一帶的陸地。后者在當?shù)亟⒘藲W洲人在美洲的第一個殖民點。
1550年查理五世在Valladolid召開會議,討論對美洲印第安人殘忍地使用武力是否有違道義。
查理五世是怎么死的?
1555年在擊潰新教力量的最后努力失敗后,查理五世就開始脫離政治生活。
他把自己的個人帝國——西班牙和低地國家傳給了兒子腓力二世;把神圣羅馬帝國傳給了弟弟斐迪南一世(1555年10月25日放棄尼德蘭王位給腓力;1556年1月16日放棄西班牙王位給腓力;1556年9月12日放棄皇帝帝位給斐迪南)。
查理五世的晚年是在西班牙埃斯特雷馬杜拉的尤斯特修道院度過。他可能患上了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查理五世死于1558年9月21日,在他生命的后20年中,他一直受到痛風病的折磨。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