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秀網小編就給大家?guī)沓绲澓屠钭猿?,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p>
《明史》記載,崇禎八年正月,陜西農民軍突然大軍南下,并攻克明中都鳳陽,挖了朱氏皇族的祖墳。崇禎帝惶恐不安,突然就下了第一道“罪己詔”,這封由皇帝親筆寫的“檢討書”等于向天下人承認自己因為自己所用非人所導致的大明狼煙四起,局勢危殆。俗話說:“鳥之將死,其名也哀;人之將亡,其言也善”。在大禍來臨即將到來的危機時刻,崇禎帝做出檢討,反思理應刻骨銘心,自己也該痛改前非才對。但是,他依然重用宦官,偏信小人,猜忌能臣。之后,內有此起彼伏的民眾起義,外有咄咄逼人的后金梟雄,大明內外交困的嚴峻局勢不僅沒有絲毫緩解,反而愈發(fā)危重。

六年后,迫于形勢壓力,第二道“罪己詔”又下發(fā)下去了,輕描淡寫的稍微自責了自己幾句之后,便轉移畫風,嚴厲訓斥貪官污吏、驕兵悍將、地方豪強仗勢敲骨吸髓、禍害民眾。其感慨與怨憤足以感天動地,卻拿不出一絲一毫的具體懲治措施,只能任由早已風雨飄搖的頹局繼續(xù)惡化下去。隨后再次檢討,發(fā)布了六道罪己詔,要么態(tài)度誠懇的反省自己君德不修、政令有失 ,要么怒斥文官貪財、武將畏死,致使到處干柴烈火,難于撲救。他還有些虛偽地說:“寇亦我赤子” 。把挖了他家祖墳的農民軍比作國(朕)之赤子,讓人啼笑皆非。一個皇帝主動寫了那么多檢討書,在歷史上還真不多見。發(fā)了這么多道罪己書,沒有哪一道不是理直氣壯、聲情并茂、眼淚鼻涕一大把的,然而并無卵用,因為沒有哪一道不是徒具虛文、毫無意義的。

17歲登基開始,他就誅殺魏忠賢,罷斥閹黨,發(fā)展生產鼓勵農耕,整飭吏治,頗有一番“中興之主”的新氣象。無奈他求治心切卻志大才疏,加上性格急躁戾狠,剛愎自用且猜疑心重。逐漸又開始重用宦官、親近奸佞,他對內增加苛捐雜稅、大肆攤派徭役,逼迫民眾投身到農民起義的陣營中去。還喜歡越級遙控指揮,掣肘前方將領,甚至陰狠冷血、刻薄寡恩。他擅殺袁崇煥、陳奇瑜、楊一鵬、熊文燦······ 逼死首輔楊嗣昌,嚴斥孫承宗,弄得滿朝文武心驚肉跳,無所適從,他自毀長城,致使農民軍兵臨城下,滿清步步緊逼。

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領大順軍突破明君的數(shù)到防線,然后分兩路向北京攻去。李自成自己親自領兵,強渡黃河,一路明軍大多不戰(zhàn)而降,沿途的農民更是踴躍加入。崇禎帝心急,整天唉聲嘆氣的,為了籌錢,都快挖地三尺了,也仍然沒有多少,大學士李建泰就上奏說,我家有礦,可以捐給國家做軍餉,我愿意帶兵到山西阻攔闖賊。李建泰帶著大軍,走到一半就停下了??墒撬睦霞乙脖晦r軍占領。由于拿不出軍餉,麾下人馬很快就潰散了。

崇禎就發(fā)愁,這農軍進展迅速,這沒過多久就要到達京城了。這么多人馬吃、喝都要錢,沒錢誰幫你拼命?國庫里已經見底了,這就只能在平時聚斂財富的皇親國戚,王公大臣身上打主意了。組織、鼓勵軍民們上城拼死抵抗,無國哪有家?周奎家中瘋傳有數(shù)十萬兩黃金的巨額財富,可是這個老兒卻說家中人多支出也多,實在拿不出幾個錢。不過最后勉強答應捐出兩萬銀子作為軍餉,可是實際上只掏了三千兩。

這可不行,軍隊花銷可是不小的一筆數(shù)目。以納銀三萬兩為上等,按捐銀的多少加官晉爵,算是賣一個官位,你給我多少錢。文武百官都扣扣搜搜的,多的幾百兩,少的幾十兩,更有甚者幾百錢的都有,捐得多的是崇禎嫂子的爹,捐了兩萬兩,謀了一個官當了當。崇禎失去了耐心,按官的大小開始強行收銀。后來,連太監(jiān)都必須捐贈。宮里最富有的太監(jiān)哭天抹淚的喊窮,最后拿出了數(shù)百兩湊數(shù)。這折騰了一個月才湊齊了20多萬兩,還不夠塞牙縫、買馬料。這怎么能調動悍將,除了駐守山海關的吳三桂發(fā)兵援助,其他各藩鎮(zhèn)均按兵不動,坐視大明灰飛煙滅。

駐守在城外的京軍早已被擊潰,登城守御的有官軍、有太監(jiān)還有民間義勇,旗幟雜亂,號令不一,太監(jiān)、兵部、五軍都督府誰也不服誰,沒有統(tǒng)一的指揮調度,狼上狗不上。軍費沒著落,兵士們饑寒交迫,面無人色,口出怨言,士氣低落。崇禎長吁短嘆,也拿不出任何實際應對辦法。李自成找人談判,提出雙方中分天下,給自己的軍隊拿八百萬兩雙方就不打仗了。自己還回西安做西北王去。拿不出八百萬兩銀子,有銀子都打仗了。不愿投降也不愿一口回絕。李自成帶著大軍不愿意等啊,直接就攻城去了。

大勢已去,可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的祖訓提醒他不能束手就擒。讓皇子換上民間的舊衣物,叮囑一有機會就逃出去。接著,逼迫周后懸梁自盡,手刃了袁妃和幾位嬪妃,又狠下心腸砍死了長平公主和昭仁公主。崇禎帝吊死在了煤山上。隨后,唯一忠于他的太監(jiān)王承恩也吊死在他對面。史載,大順軍進城后不久,就展開了全城大搜索,光在國丈周奎的府里就抄出現(xiàn)銀50多萬兩,珍玩無數(shù)。 極具諷刺意味的是,后來李自成從官宦那里抄掠到兩千多萬兩黃白之物和難以計數(shù)的奇珍異寶。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