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常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但是三國史上偏偏有那么一對親兄弟,明明就是一個爹生的,卻非要相互仇視和傾軋,以致讓外人鉆了空子,給一一擊破了,最后都不得善終。下面知秀網(wǎng)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毜慕榻B,一起來看看吧!
也許大家都猜到了,這對親兄弟就是袁紹和袁術,這兩位哥們堪稱是三國史上的活寶級人物,尤其是作為弟弟的袁術,他的事跡更是讓人啼笑皆非。
袁術出身名門,祖上四世三公,地位相當顯赫。袁術是嫡出,在家族中地位高,而且傳說他出生的時候,一位老神仙托夢給她母親說,說她腹中的孩子有一段天命在身。

所以袁術從小就非常驕傲,自認為自己未來的命運將能大富大貴,而袁紹是庶出,是婢女所生,因此袁紹打小就地位卑微,老是受到袁術的戲弄。
袁術年輕時,和劉備一樣,喜歡結(jié)交一些江湖豪俠,還經(jīng)常與一些富貴公子哥們狩獵游玩。成年后,被推舉為孝廉,后來慢慢官做到了虎賁中郎將。漢靈帝駕崩后,大將軍何進掌權,非常賞識袁術與袁紹兩兄弟。何進死后,袁術、袁紹兩兄弟殺盡十常侍。
后來董卓專權,想拉攏袁術,袁術當時還是蠻有正義感和骨氣的,但又怕得罪董卓,于是就率部下逃到了南陽,并以南陽為大本營,勢力慢慢發(fā)展壯大,割據(jù)整個淮南地區(qū)。
袁紹也經(jīng)過一番辛苦創(chuàng)業(yè)后,終于占據(jù)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四大州,袁紹比袁術會做人,表面功夫做得相當光鮮亮麗,因此當時的士大夫都很樂意去投靠袁紹,而不是袁術。
這可把袁術氣死了,袁術大怒說:“你們這些豎子不跟隨我,反而跟隨我家的奴仆嗎?”兩兄弟打小就不和睦,加上現(xiàn)在各自都有地盤了,都互相不服輸,想打倒對方,加上此前因為袁紹要立劉虞為帝,遭到了袁術的堅決反對,兄弟倆的嫌隙是越來越大,幾乎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所以當袁術在壽春稱帝,遭到群雄討伐的時候,袁紹是坐等袁術走向滅亡,而不施以援手,他們可是親兄弟啊,可見袁紹是有多么的地憎恨袁術。
袁術的高傲來自于祖上的榮耀,來自于娘胎里的那個夢,而且自他懂事以來,一直都認為袁姓出自于陳,陳是舜之后,以土承火,就得順應天意,遲早有一天能代替大漢,繼承大統(tǒng)。而且當時民間還流行一句讖語:“代漢者,當涂高也!”,這句讖語說的不就是自己嗎,所以袁術從孫策那獲得玉璽后,就迫不及待地想稱帝。

可是袁術太過于貪婪和奢侈,只顧自己快活和逍遙,后宮有100多個妻妾,每天綾羅綢緞,美酒佳肴,而他軍中的士兵卻處于饑寒交迫的狀態(tài)。在他的腐敗統(tǒng)治下,江淮一帶民不聊生,許多地方斷絕人煙,饑荒之中甚至出現(xiàn)人吃人的現(xiàn)象。袁術算是徹底失去了民心,得民心者方能得天下,很顯然,袁術不懂這個理。
袁術稱帝的行為,一來得不到百姓和士兵的支持,二來為當時的士大夫所不齒,成為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不久就連續(xù)遭到孫策、呂布、曹操等群雄的打擊,最后走投無路,氣得吐血而死。袁術臨死前,其實還寫過一封服軟信給大哥袁紹,希望他能拉自己一把,為了表示誠意,袁術還將帝號讓給大哥袁紹。
袁術寫信給袁紹說:“天命離開漢室很久了,且政權都出自私門,如今群雄爭奪地盤,只有強大的一方吞并弱小的一方。袁氏秉承天命,應統(tǒng)治天下,現(xiàn)在您坐擁四州,百萬之眾,天下有誰能與您比呢?我恭敬地將天命送給您,希望您使它振興!”
從信中可看出,袁術雖然平生很鄙視袁紹,但是畢竟都出自袁氏一門,都是兄弟啊,如今我不行了,天下不能給別人,我還得給大哥您啊!袁紹看到弟弟袁術的信后,也是感慨萬千,也非常后悔自己沒有及時援救自己的親弟弟袁術,傷心之下,袁紹有感而發(fā):“到底還是親兄弟”于是同意接納袁術來投靠。
可是為時已晚,他們兩兄弟只能在信中和好了,還沒等袁紹發(fā)救兵,袁術就在投奔袁紹兒子袁譚的路途中,被曹操派去的劉備大軍截殺,兵敗江亭,最后因沒糧食吃,氣得吐血而死。
袁紹雖然沒有弟弟袁術那么貪婪,但是外厲內(nèi)荏,不會用人,好謀無端,在與曹操的爭霸中,屢次錯失良機,最終為曹操所破,辛苦打下的基業(yè)都歸曹氏。
兄弟倆,一南一北,袁紹虎踞河北,袁術虎踞淮南,若能聯(lián)手,摒棄一切的嫌隙,定能打出一片天下,但是兄弟倆不爭氣,窩里斗,最后沒一個落好,都身敗名裂。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