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秀網(wǎng)小編給大家準備了:秦朝滅亡,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引言
公元前221年,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主義專制國家秦朝傲然地屹立于神州大地上,這個偉大的王朝開啟了新的紀元。秦朝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做的貢獻不可謂不大,盡管秦國在前期的景象是蒸蒸日上,但是誰曾想到這個龐然大物居然短短14年就土崩瓦解,除了秦始皇后期的荒淫無度之外,他的兒子胡亥的繼位則是真正的把這個國家送到了死亡的邊緣。

秦朝在胡亥的統(tǒng)治之下,奸臣趙高、李斯當權,指鹿為馬,殘害官員,而官員們之間營黨結私,排擠有作為的官員,致使百姓生活痛不聊生,紛紛揭竿起義,爆發(fā)了著名的陳勝吳廣大澤鄉(xiāng)起義,發(fā)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怒吼,秦朝的衰敗走向了高潮。

一、秦始皇時期出現(xiàn)衰退端倪
秦始皇建立秦朝初期,秦朝剛剛經(jīng)歷了兼并六國的戰(zhàn)爭,國家財力空虛,但是秦始皇并沒有順從百姓心意休養(yǎng)生息,而是開始了沉迷享樂的奢靡生活。首先是,為了滿足秦始皇本人奢華無度的生活要求,開始不斷增加稅收,出現(xiàn)了“竭天下之財以奉其政”的場面。其次,除了生活上的高要求,秦始皇還大動干戈,興修土木,修建長城,建立阿房宮,修葺驪山墓,征用的農(nóng)夫達到了七十多萬人,占成年男子的三分之一以上,這么重的徭役使得民眾生活苦不堪言。
再有,秦始皇采用法家學說,嚴刑峻法,并且為了能夠更好地約束民眾,更采取了連坐這種嚴厲的法律,甚至是有一人犯死罪之后要連誅三族的殘酷律法。再有,秦始皇不僅僅在經(jīng)濟、法律上壓榨民眾,他還為了控制民眾思想,宣傳君權神授,做出了“焚書坑儒”的慘烈事件,致使人們都不敢多加議論,更遑論造反,但是叛變的種子已經(jīng)在秦朝人民的心中深深埋下。
二、秦亥為秦朝滅亡點燃了導火線
秦始皇時期,屬意公子扶蘇繼位,但是在巡游平原津時不幸病逝,身旁只有小兒子胡亥陪在身側,而胡亥在趙高、李斯的攛掇之下,決定密不發(fā)喪,謊稱始皇令胡亥繼位,并害死公子扶蘇、蒙恬等人,最終登上了帝位。胡亥登上帝位以后一心只想縱情享樂,并不積極處理政事,于是奸臣趙高等人便把握朝政、穢亂朝綱,打壓良臣,排除異己,為了避免朝臣的聯(lián)合反對,竟做出了指鹿為馬的荒唐之事,就此朝廷大亂,再無治世之才。
除了不作為以外,胡亥還繼續(xù)修建阿房宮,徭役相較于秦始皇時期更加繁重,百姓生活在了水深火熱之中,正可謂是民不聊生。后來,位于大澤鄉(xiāng)的陳勝吳廣因辦事出現(xiàn)差錯,懼怕殘酷的處罰,于是號召民眾舉行起義,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nóng)民起義拉開了帷幕,點燃了秦朝滅亡的第一把火。就此秦朝天下大亂,秦朝就建國后僅僅十二年就分崩離析,秦朝畫上了句號,秦二世而亡。

結語
《阿房宮賦》中記載: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秦朝,自建立以來就充滿了爭議,有人認為這是一個盛大的朝代,也有人認為秦朝二世而亡,實在是擔不起如此盛名。無論哪一種說法我們都不能判斷其對與錯,但是從我們現(xiàn)在剩存的資料以及出土的秦始皇陵來看,我們可以得知這個朝代有著它的輝煌歷史,出土的人俑、馬匹、戰(zhàn)車、寶劍等等來看,它的時代是屹立于歷史長河之中,永遠不會被泯滅的。

但是如此強大的秦朝最終難逃滅亡,這其中的經(jīng)驗教訓值得我們?nèi)シ此?,一個殘暴的君主是無法帶領一個朝代走向輝煌的,更要明白“得民心者方能得天下”,雖然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是封建君主的時代,但是這樣的教訓我們也應銘記于心:百姓安居樂業(yè)、國家繁榮昌盛。
參考文獻:
《阿房宮賦》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