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元節(jié)可以去寺廟嗎?
中元節(jié)建議不要去寺廟,寺廟是佛教的地方,二中元節(jié)是鬼節(jié),祭祀祖先的日子,佛鬼辯證存在,內有沖突,所以中元節(jié)最好不要去寺廟。
具體分析:
1、中元節(jié),定于農(nóng)歷七月十五日,俗稱七月半。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它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jié)日,是中國民間最大的鬼節(jié)。
2、中元節(jié)自古有不進寺廟,野外祭祀的說法。在這一天,民間要設道場,放饅頭給孤魂野鬼吃,這一天要祭祖、上墳、點荷燈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觀舉行盛大法會祈福吉祥道場,內容是為死者的靈魂超度。
3、同時,中元節(jié)家家祭祀祖先,有些還要舉行家宴,供奉時行禮如儀。酹酒三巡,表示祖先宴畢,合家再團坐,共進節(jié)日晚餐。斷黑之后,攜帶炮竹、紙錢、香燭,找一塊僻靜的河畔或塘邊平地,用石灰撒一圓圈,表示禁區(qū)。
4、再在圈內潑些水飯,燒些紙錢,鳴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轉“陰曹地府”。過去,民間在七月初七就要通過一定儀式接先人鬼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3次茶飯,直到七月十五日送回為止。
所以建議不要去寺廟,畢竟神魔佛三者是辯證存在的。
2.中元節(jié)上墳習俗
鬼節(jié)”,俗稱“七月半”俗傳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閻王釋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習俗。送祖時,紙錢冥財燒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同時,在寫有享用人姓名的紙封中裝入錢紙,祭祀時焚燒,稱“燒包”。年內過世者燒新包,多大操大辦,過世一年以上者燒老包。
具體做法:
1、無論貧富都要備下酒菜、紙錢祭奠亡人,以示對死去的先人的懷念。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內死的稱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稱老亡人。
2、迷信說新老亡人這段時間要回家看看,還說新老亡人回來的時間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因此要分別祭奠。
3、燒紙錢的時間選晚上夜深人靜,先用石灰在院子里灑幾個圈兒,說是把紙錢燒在圈兒里孤魂野鬼不敢來搶,然后一堆一堆地燒,燒時嘴里還要不住地念叨:“某某來領錢。”
4、最后還要在圈外燒一堆,說是燒給孤魂野鬼的。亡人們回去的這一天,無論貧富都要做一餐好飯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3.中元節(jié)不去寺廟的由來
于種種原因,結夏安居制在我國未能得到全面有效地實行,僧自恣活動就更罕見了。而隨著僧人素質及地位的下降,道風不振,盂蘭盆會的徒具形式,由敬僧變?yōu)榧拦淼姆鹗乱簿统蔀樽匀欢坏氖铝恕?/p>
有極少數(shù)寺院開始恢復和實行結夏安居的舊制,有的寺院在盂蘭盆節(jié)恢復了宣講《佛說盂蘭盆經(jīng)》的法會。
至于廣大信眾總愿在這一天打齋供眾,并按照當?shù)氐娘L俗習慣,或布施還愿,或放生,或求受三皈五戒、聽法師講經(jīng),或請僧人打普佛、放焰口等等。
4.中元節(jié)的寺廟習俗
中元節(jié)在佛教當中叫做盂蘭盆節(jié),這一天佛教寺廟中會舉行超度歷代宗親的法會,其主要儀式由凈壇繞經(jīng)、上蘭盆供、眾僧受食三部分組成。
首先是凈壇繞經(jīng),即繞誦《盂蘭盆經(jīng)》
先由住持主持繞壇、誦經(jīng)、灑凈儀式,大眾隨行繞行,口誦《盂蘭盆經(jīng)》三遍;然后,大眾依照早晚課誦時的位置跪下,隨住持念祝詞,祝愿一切冤親同得超度;祝詞完畢,大眾起立,聽維那念誦佛名,隨磬聲行跪拜禮。跪拜完畢后解散。
第二項內容是上蘭盆供
僧眾重新入壇,禮佛三拜后,住持拈香,維那舉“獻供贊”,大眾同唱。然后,再次反復讀誦經(jīng)文,并說明盆供的目的,表明自己的心跡,并不時伴行禮佛跪拜禮。最后念誦一段回向詞,上蘭盆供儀式結束。
最后一項儀式是眾僧受食
上供完畢,悅眾將檀越(信徒)所布施之物集中在一起,不論是來客還是本寺僧人,一律平等分配。接受分配物后,集體念誦一段祝禱詞,然后各自捧缽回寮。整個盂蘭盆會儀式結束。
結束語:中元節(jié)自古有不進寺廟,野外祭祀的說法,但因中元節(jié)這天也是佛教的盂蘭盆節(jié),所以佛教諸寺廟會舉行超度亡靈的法會,也有不少人會選擇去的,心誠、恭敬,為先人求超度,也為今人祈福。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