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知秀網(wǎng)小編帶來了一篇關(guān)于襲人與林黛玉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有人以為襲人說黛玉壞話,是故意抹黑黛玉,以破壞她與寶玉的愛情。這未免是憑空猜測了。事實上襲人的最高理想,也不過是做寶玉的“屋里人”、通房丫頭、姨太太,寶玉一定會娶正妻。對于襲人來說,寶玉娶了寶釵當(dāng)然好,娶了黛玉也不錯——總比娶個夏金桂強得多吧?
所以襲人并沒有理由抹黑黛玉。不僅不需要抹黑,而且在王夫人懷疑“寶玉難道和誰作怪了不成”的時候,襲人明明聽到寶玉“睡里夢里也忘不了你”的表白,也明明知道“一定因黛玉而起”,卻還是回答王夫人“太太別多心,并沒有這話”,強調(diào)只是應(yīng)該避嫌,防微杜漸。
從一定角度來說,襲人沒有把寶黛愛情告訴王夫人,反倒是在保護他們——當(dāng)然,她的出發(fā)點不是為了與黛玉“交情甚好”,而是為了自己:寶玉只要“叫人說出一個不好字來,我們不用說,粉身碎骨,罪有萬重,都是平常小事”。
襲人與黛玉交情的確不錯。但不是像她與寶釵一樣,出于相互的欣賞、共同的“三觀”,而是襲人一向經(jīng)營著“人畜無害”的表象。除了晴雯和李嬤嬤,她和誰“交情不好”了?
交情好,并不一定說好話。最明顯的一次,是她告訴湘云黛玉不做針線活:“饒這么著,老太太還怕他勞碌著了。大夫又說,好生靜養(yǎng)才好,誰還煩他做?舊年好一年的工夫,做了個香袋兒,今年半年,還沒見拿針呢”。
黛玉的確身體不好,需要保養(yǎng)。晴雯送帕那回,抄檢大觀園那里,都寫到她早早睡下。但是也不像襲人所說的,一年只做一個香袋兒、半年根本沒拿針。因為薛姨媽生日,黛玉就“早備了兩色針線送去”;和寶玉拌嘴,也有一次她正在裁剪;香菱學(xué)詩之前來見黛玉,“他們有甚正事談講,不過說些這一個繡的好,那一個刺的精”,談的也是針線女工。
黛玉做針線,襲人卻說她不做針線,是污蔑嗎?
并不是。襲人所說的針線活,和黛玉所做的針線活,根本是兩回事。
黛玉做針線,不過是為了當(dāng)禮物送人。給寶玉做個香袋兒,“才做了一半,賭氣拿過來就鉸”;給寶玉的“玉上穿的穗子”,被她“趕來奪過去,順手抓起一把剪子來要剪”“已經(jīng)剪了幾段”。
而襲人呢,因為“我們這屋里的針線,是不要那些針線上的人做的”。寶玉的要求太高,除了姐妹們偶然送的一件半件,都需要身邊的丫鬟們親手操作。而襲人作為怡紅院的主管,這些煩瑣的“一應(yīng)針線”,都是她的責(zé)任。
當(dāng)然,襲人不可能一個人做了寶玉的所有衣履。更多的,她是負(fù)責(zé)分派:“一般也不是我的私活煩你,橫豎都是他的”。但是晴雯“都不肯做”,她又怎么敢分派、或者說請托與黛玉?她與黛玉又沒有像湘云那樣從小兒的交情,黛玉對她又不像寶釵那樣主動要求“我替你作些如何”。
襲人做針線,是實用性的。她也理所當(dāng)然地認(rèn)為,別的女孩子,不管是主是仆,都應(yīng)該實用性地做針線??墒趋煊駞s偏是個不務(wù)實的人:本來做得少,做了還經(jīng)常一不高興就剪掉。這在襲人看來,怎么能夠認(rèn)同?
襲人在背后說黛玉,不管是陳述事實也好,或者是“說壞話”也好,是真的不認(rèn)同黛玉的“三觀”,而不是像H&M對我們新疆的棉花一樣,無中生有的抹黑。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