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思想家、文學(xué)家,本來是一個躬耕南陽的隱士,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從此開始了報答知遇之恩生涯。
諸葛亮為劉備制定了《隆中對》戰(zhàn)略,并以此為藍(lán)本,開始聯(lián)合東吳孫權(quán),大敗曹操于赤壁,收割荊州,進入益州,奪權(quán)漢中,開創(chuàng)了霸業(yè)。尤其在劉備白帝城托孤之后,諸葛亮更加兢兢業(yè)業(yè),為國操勞。
新登基的小皇帝劉禪啥都不懂什么事情都依仗著“相父”諸葛亮?!笆聼o巨細(xì),咸決于亮”,無論是蜀漢的內(nèi)政,還是打仗的事,諸葛亮就可以處理,劉禪一般只是在年終時管管祭祀的事情。

公元234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積勞成疾,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累倒在工作崗位之上,于五丈原前線溘然長逝。他本想的是在臨終前,發(fā)揮一下余熱,為蜀漢多打下一片土地,為蜀漢解決掉勁敵司馬懿。然而,司馬懿采用“烏龜戰(zhàn)術(shù)”,打死不出戰(zhàn)。
諸葛亮為引誘司馬懿出兵,用了各種辦法,如送給司馬懿女人穿的衣服,嘲笑司馬懿不敢出戰(zhàn),還不如當(dāng)個女人,回家看孩子去。然而,善于隱忍的司馬懿欣然接受諸葛亮的禮物,不但沒上當(dāng),還套出使者的話,知道諸葛亮命不久矣。
司馬懿能耗得起,諸葛亮的身體耗不起啊。他在臨終前,向后主劉禪的使者尚書仆射李福托付后事。諸葛亮說道:“在我百年之后,蔣琬可以委以重任,執(zhí)掌國家大事,蔣琬之后,費祎也可以管理國家大事。”李福連忙又問道,那么蔣琬和費祎這兩位賢臣之后,誰還可以擔(dān)負(fù)國家重任。諸葛亮沒有回答,表示他也不知道了。
諸葛亮在托付國家大事之前,曾向后主劉禪報告了自己的家產(chǎn),到底有幾畝地,幾棵樹。那么他為什么要如實上報自己的家產(chǎn)底細(xì)呢?

有人說,這是后主劉禪要求的,在國家法律里面規(guī)定的,開展廉潔勤政建設(shè)?整個國家大事都是丞相諸葛亮管理,大部分制度都是諸葛亮決定的,他并沒有規(guī)定上報家產(chǎn)這項制度。當(dāng)時蜀漢有錢有勢的官員,也不會非常配合,如實上報自己到底有幾畝幾分地的。
諸葛亮自己主動申報家產(chǎn),其實是為了廉政建設(shè)。他深知,一個國家能否繁榮昌盛,主要看這個國家的官員是否廉潔奉公?!拔萋┰谙?,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也。”諸葛亮為了搞好廉政建設(shè),帶頭廉政,樹起一面清官的旗幟,先報告自己的家產(chǎn)。諸葛亮是百官之首,他報告了自己的家產(chǎn),做了表率,手下官員自然會跟著報告自己的財產(chǎn)。只有官員財產(chǎn)透明了,才能防止有人中飽私囊,貪污腐化。
那么,諸葛亮到底有多少財產(chǎn)呢?他算不算一個清官呢?
《三國志諸葛亮傳》中記載: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余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diào)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nèi)有余帛,外有贏財,以負(fù)陛下?!奔白?,如其所言。
諸葛亮在成都有八百株桑樹,還有十五頃土地,足夠我的子孫衣食無憂了。至于我外出北伐,有國家供應(yīng),我也不需要其他奢侈品。我若死了,也沒什么多余的錢財,沒有辜負(fù)皇帝的重托。在諸葛亮死后,劉禪派人調(diào)查諸葛亮家產(chǎn),真的就是諸葛亮所說的那些,沒有多余的了。
諸葛亮給后主劉禪的書信中,表明自己僅有十五頃土地,八百株桑樹,家產(chǎn)到底是多,還是少呢?
八百株桑樹看著數(shù)目不少了,十五頃土地看著也是非常多的樣子。由于三國時期距離現(xiàn)在非常久遠(yuǎn),不知道八百株桑樹到底價值多少,而十五頃土地根據(jù)東漢時期的度量衡制度,相當(dāng)于一千五百畝,然而東漢的一畝約等于現(xiàn)在的0.5畝,也就是說諸葛亮的十五頃土地大約是現(xiàn)在的七百五十畝,即499500平方米,確實不小了。也有讀者認(rèn)為諸葛亮占據(jù)如此大面積的土地,應(yīng)該不是一個清官吧?
諸葛亮到底是不是清官,他的土地面積和其他官員比較一二便知。參考《晉書食貨志》中西晉官員的土地面積,可以比較一二。
該書記載:“品第一者占五十頃,第二品四十五頃,第三品四十頃,第四品三十五頃,第五品三十頃,第六品二十五頃,第七品二十頃,第八品十五頃,第九品十頃?!?/p>
諸葛亮貴為蜀漢丞相,肯定是一品大員,只有十五頃土地,竟然只和第八品官吏的土地一樣多。他難道不算一個天大的清官嗎?答案顯而易見,諸葛亮是蜀漢,乃至整個三國時期的一位難得的清官。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