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出身在一個貧苦農(nóng)民家庭,幼年時期家境貧寒,為了活命,他與兄弟姐妹們被迫分開,各自逃命。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朱元璋在皇覺寺剃度為僧做了行童。做了五十天小沙彌后,因為廟里的糧食吃光了,17歲的朱元璋不得不離開寺廟托缽流浪。下面知秀網(wǎng)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毜慕榻B,一起來看看吧!
朱元璋穿著一套破爛的僧裝,背著一個木魚、一只瓦缽上路了,名為“化緣”,其實就是乞討。
他聽說西汝州一帶收成還不錯,就向南先到合肥,后來又轉而向西,到固始、光州、息州、羅山、信陽,又向北轉向汝州、陳州,又經(jīng)鹿邑、亳州東返到達潁州。
三年間,他走遍了淮西一帶的名城大邑,熟悉了周邊的每一條山川河流,了解了各地物產(chǎn)人情,豐富了生活的經(jīng)驗,也鍛煉出了堅強的體力,這些都為他后來的成功打下了基礎。但是,最重要的是,三年的流浪生活,使他形成了堅韌頑強而又陰狠殘酷的性格特點。
朱元璋的個性,對大明王朝的建立和發(fā)展,甚至對中國歷史的走向,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而這種影響究竟該如何評價,卻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很難說得清楚。
出了皇覺寺,離了孤莊村,這個世界第一次展現(xiàn)在了朱元璋面前。若是沒有這次大饑荒,他也許一輩子也不會離開家鄉(xiāng),盡管他比同伴都要聰明膽大,但也只是一個聰明膽大的佃農(nóng),最多也就是置買一些土地房產(chǎn),成為一個土財主,朱重八永遠不會成為朱元璋。
但命運就是這樣,元朝政府的腐朽,空前慘烈的大災荒,硬生生地造就了這樣一個出身微賤的草根皇帝。
雖然和尚化緣比乞丐乞討要容易一些,因為無論窮人富人,總會對菩薩、地獄之類的存在一點敬畏之心,但流浪生活還是極為艱難的。
失去家庭和寺院那點微不足道且脆弱的庇佑后,世界的兇險、混亂、無序的一面,展現(xiàn)在了朱元璋的面前。當他在一家家高門大戶的院子外面使勁敲打木魚時,當他一次次懷著羞怯叩響深宅大院外面的門環(huán)時,當他伸出瓦缽接過施主施舍的半勺糙米時,當他在主人家放出的惡狗的追趕下拼命逃跑時,這個單純樸實的農(nóng)村孩子慢慢發(fā)生了改變。
一個17歲孩子孤身闖蕩的艱辛,別人是很難體會的。伴隨他的,常常只有饑餓和孤獨。
有時,他蜷縮在大戶人家的屋檐下度過寒夜,而更多時候,是在村邊的破廟,是在山洞崖腳,是在荒郊野外,甚至是在風雨雪地。就像他后來在《皇陵碑》里寫的那樣:“突朝煙而急進,暮投古寺以趨蹌。仰窮崖崔嵬而倚碧,聽猿啼夜月而凄涼……”
他也曾念上兩句佛號幫人做法事蒙口飯吃,也曾脫得赤膊幫人打短工度日;他也曾為了一口飯一文錢和乞丐打過架,也曾加入當?shù)氐牧髅F伙一起設局騙過人。他做過小偷,穿房入室盜竊財物;他做過強盜,搶奪過路行人的糧食衣物。甚至,他還干過挖墳盜墓的勾當。
元朝末年,人口繁盛,政府的控制力低下,在整個社會的底層,世相繁雜,百態(tài)紛呈。
有人天生就是用來適應社會的,朱元璋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三年的江湖生涯,使他對險惡的社會有了深刻的了解,使他對人性有了深刻的了解。他學會了如何處理各種事情,他學會了和各色人等打交道的方法。
晚年回憶起這段日子時,他曾頗為得意地對子孫說,在這期間,他“閱人既多,歷事亦熟”,“人情善惡真?zhèn)?,無不涉歷”,“人之情偽,亦頗知之”。
三年的江湖歷練,他見過善良慷慨,見過勇敢義氣,但更多的是冷酷殘忍。
對于一個在饑餓、生死邊緣掙扎的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有口飯吃,活下去。
農(nóng)民天性中的逆來順受,漸漸被勇敢果決、堅毅頑強取代了。而且,在生死關頭,他敢于主動冒險。
農(nóng)民天性中的質(zhì)樸善良,慢慢被冷酷無情、殘忍狡詐取代了。因為他知道,要在這個世界上活下去,就一定要心硬、心狠,而且不能被別人猜出自己的心思。
所以,當三年后回到家鄉(xiāng)時,他沒有了年輕人應有的熱情和天真,眼睛里閃現(xiàn)的是和年齡不相符的城府和陰冷,就像史書里所說的:“志意廓然,人莫能測。”
最新歷史紀事排行
更多-
在古代,皇帝賞賜大臣的黃金萬兩有多少錢?歷史紀事01-06
-
在古代為何會有散碎銀子?造成了什么樣的影響?歷史紀事01-05
-
清朝時期,繼承皇位的為何大都不是皇長子?歷史紀事01-05
-
什么是雪花銀?它的形狀和顏色有什么不一樣?歷史紀事01-05
-
在古代,人們是如何解決水需求的?都有哪些辦法歷史紀事01-05
-
探索簽訂澶淵之盟的前因、經(jīng)過與結果歷史紀事12-30
-
明朝洪武年間,統(tǒng)治者為什么讓百姓大遷移?歷史紀事12-30
-
朱元璋明知藩王制度有很大的弊端,為什么還要分封藩王?歷史紀事12-30
-
探索荊軻刺秦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與結果歷史紀事12-30
-
《流光之城》播出后評價怎么樣?歷史紀事12-29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