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是唐高祖李淵的嫡長子,唐朝開國太子,在玄武門之變中被李世民所殺。那么歷史上的李建成究竟是怎么樣的呢?下面知秀網(wǎng)小編給大家?guī)砹讼嚓P(guān)內(nèi)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公元626年,唐朝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因為玄武門事變的發(fā)生,身為秦王的李世民,成功干掉了自己的大哥,繼而逼迫自己老爹讓位給自己,成了唐朝的第二位皇帝。而原本作為太子的李建成,則是死在了這場政變當中,成了歷史上的一個悲劇。
在很多影視劇中李建成被描述成一個十分英明神武的形象,似乎要比李世民厲害得多。更有很多人說,如果李建成做皇帝的話,那么李建成領(lǐng)導(dǎo)的唐朝,將會比李世民領(lǐng)導(dǎo)的唐朝更加強大。
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要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還得先還原一下李建成的真實形象。看看歷史上真實的李建成,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公元589年,李建成出生。這一年,恰好正是隋朝南下滅陳,統(tǒng)一天下的那一年。在李建成出生這一年,他爹李淵還是一個普通的隋朝年輕干部,剛剛24歲。因為李家是隋朝有名的世家大族,而當時在位的隋文帝楊堅,又恰好是李淵的姨夫。所以這時的李淵,仕途也就顯得一帆風順。
作為李淵的嫡長子,李建成從出生那天開始,就有著很重要的身份。就算一直天下太平,李淵當不成皇帝,那李建成將來作為嫡長子,同樣可以繼承李淵唐國公的爵位,位列隋朝的高層貴族之列。
在李建成九歲那年,李淵和自己的正妻竇氏,又生了一個兒子,這就是后來的李世民。對于小時候的李建成來說,李世民就是一個小弟弟而已。因為兩人相差了九歲,李建成又是長兄。所以在李家,李建成和李世民的身份,是截然不同的。
也正是因為年齡的差距,讓兩人后來的處境,同樣是天差地別。
此后又過了很多年,李建成逐漸長大成人,開始獨擋一面。到了隋朝末年的時候,因為李淵有一段時間表現(xiàn)得過于張揚,引來了隋煬帝楊廣的猜疑,導(dǎo)致后來李淵不得不靠自污的手段保命。雖然表面上進行自污,但在暗地里,李淵還是希望能夠更多地去結(jié)交各地的士族,為自己的將來做打算。
所以,從這時候開始,李淵對自己兩個兒子的定位,就開始有區(qū)別了。
年紀更大的李建成,被李淵委以重任,代表他去和各地的士族接觸,代替他去籠絡(luò)這些士族。而李世民則是一直被李淵帶在身邊,幫李淵秘密訓(xùn)練軍隊,學(xué)習如何打仗。而這種定位的差別,在接下來的幾年里,也從根本上讓兩人的命運,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大業(yè)十三年,已經(jīng)準備得差不多了的李淵,決定正式起兵。但在正式起兵之前,李淵還得讓遠在河?xùn)|郡的李建成帶著家眷逃回太原。因為李淵在太原活動的時候,除了李世民之外,幾乎所有李家人都在河?xùn)|郡的李家祖宅生活。在這次逃亡過程中,李建成雖然帶著李元吉等幾個李家人逃到了太原,但還是有很多李家人,不幸被捕。比如當時李淵唯一的一個庶子李智云,便因此被殺。
到了太原之后,李淵當即對李建成委以重任,命李建成領(lǐng)兵進攻西河,同時讓李世民給他打下手。在進攻西河途中,李建成令行禁止,不但很快便帶兵拿下了西河,而且還將原本松散的軍隊,借著這個機會好好訓(xùn)練了一番,充分展現(xiàn)出了自己的能力。
拿下西河之后,李淵又親自率領(lǐng)主力,直接一路向長安進攻。在從太原攻向長安的路上,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有不俗的表現(xiàn)。雖然在這個過程當中,有些功勞存在爭議,無法認定到底屬于李建成還是李世民。但可以確定的是,在這段時間里,李建成和李世民兩人,都表現(xiàn)得十分出色。
在父子三人的同心協(xié)力之下,李淵很快率軍,進入關(guān)中,然后攻下了長安。再之后,李淵迅速控制了整個關(guān)中地區(qū),一躍成為整個天下最強大的割據(jù)勢力之一。但因為當時楊廣還活著,李淵為了得到那些忠于楊家的士族的支持,只能暫時立楊廣的孫子楊侑為帝,自立為大丞相。直到大業(yè)十四年,隨著楊廣在江都政變當中,被麾下禁軍殺死,李淵才逼迫楊侑禪位給自己,正式登基做了皇帝。
在這段時間里,李建成一直表現(xiàn)得十分出色。但同時,也暴露出了兩個弱點。
第一,李建成是嫡長子,在李淵登基之后,李建成也順理成章地成了太子。但太子這個身份,卻恰好有成了阻礙李建成領(lǐng)兵的巨大障礙。身為太子,個人安全是很重要的,不可能輕易領(lǐng)兵出戰(zhàn)。相比之下,李世民只是一個秦王,在這方面的約束要少很多。
第二,因為早年的時候,李淵一直把李世民帶在身邊,讓李世民去秘密負責軍務(wù)。所以這就導(dǎo)致了李淵麾下最精銳的軍隊,都是由李世民執(zhí)掌的,都是李世民的嫡系人馬。比如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玄甲軍,就是李世民的直屬軍隊。掌握這支直屬軍隊的李世民,可以完成很多高難度戰(zhàn)術(shù)。反觀李建成,則不具備這個條件。
所以,接下來的幾年里,李淵對兩人的安排,再次變得截然不同。
李世民這邊,武德元年打薛舉,武德二年打劉武周,武德三年和武德四年,打王世充和竇建德。尤其是打竇建德的時候,李世民憑借麾下三千玄甲軍,硬是擊敗了竇建德的十萬大軍,創(chuàng)造了一個古代戰(zhàn)爭史上的神話。在這一戰(zhàn)之后,李世民已經(jīng)到了封無可封的地步,甚至需要李淵主動為他創(chuàng)造一個叫做‘天策上將’的官職。
而在李世民橫掃天下的時候,李建成其實也沒閑著。武德元年,李建成基本上呆在京城,幫助李淵穩(wěn)定內(nèi)政。武德二年,出去平定了一次關(guān)中地區(qū)的農(nóng)民軍叛亂,然后奉命接收河西地區(qū)。武德三年,李建成鎮(zhèn)守蒲州,防備突厥。武德四年,李建成又率兵去平定了一下稽胡叛亂,大勝而回。
從李建成的這些戰(zhàn)績當中,我們可以看出,李建成打的這幾場仗,相對來說都比較安全。這也是李淵出于保護他的目的,才會如此選擇。相比之下,李世民的敵人,則都是極為強大的割據(jù)勢力,都是那種決定天下歸屬的強敵。
而在這幾年的仗打完之后,情況就截然不同了。
原本按照李淵的想法,是讓李建成這個太子,去打一些相對安全的戰(zhàn)爭,只要樹立威信即可。至于那些硬仗,則是交給其他李家宗室去打。但問題是,除了李世民之外,其他李家宗室?guī)缀醵际擒浀?,加在一起也比不上一個李世民。這就導(dǎo)致了李世民在軍中異軍突起,地位陡然提升的情況開始出現(xiàn)。
尤其是李世民擊敗了王世充和竇建德之后,功勞已經(jīng)達到封無可封的地步。到了這個時候,李世民已經(jīng)足以對李建成的太子之位,產(chǎn)生威脅了。李淵作為皇帝,也察覺到了這一點。所以接下來,李淵開始有意識地限制李世民的兵權(quán),不希望李世民再有所提升。
但就在這個時候,一個意外的發(fā)生,徹底破壞了李淵的安排。
就在這之后不久,竇建德的部將劉黑闥,忽然再次起兵??恐斈旮]建德的聲望,再加上劉黑闥本人確實十分能打,劉黑闥很快收復(fù)了竇建德原本所有的地盤。在這個過程當中,李淵出于限制李世民的目的,并沒有派李世民上場,而是派其他李家宗室去鎮(zhèn)壓劉黑闥。結(jié)果幾個回合之后,劉黑闥一路過關(guān)斬將,打得唐軍大敗,已經(jīng)到了可以阻擋唐朝統(tǒng)一天下的地步。
到了這個時候,李淵也沒了辦法,只能派李世民上場。李世民上場之后,再次發(fā)揮了強大的戰(zhàn)爭天分,順利擊敗了劉黑闥。但在這個過程當中,之前曾被李淵打壓過的李世民,也長了個心眼,開始在軍中大肆安插自己的人手。等到這一戰(zhàn)結(jié)束之后,整個山東、河北、河南等地,已經(jīng)遍布李世民的心腹。
被李世民擊敗之后,劉黑闥并沒有被李世民抓住,而是逃往突厥。在突厥支持下,不久之后,劉黑闥便卷土重來,再次占領(lǐng)了大量的地盤。這一次,李淵是打死都不敢再讓李世民領(lǐng)兵。而李建成則是在麾下謀士魏征的建議之下,主動請戰(zhàn),李淵也欣然允諾。
不得不說,李建成領(lǐng)兵打仗的本事,確實也很強。到了山東之后,李建成采取了和李世民截然相反的策略,一方面主動進攻劉黑闥,另一方面積極聯(lián)絡(luò)當?shù)氐氖孔濉T诶罱ǔ绍浻布媸┑牟呗灾?,劉黑闥很快便再次戰(zhàn)敗,最后被自己的麾下反叛殺死。
此后,雖然南方還是一些戰(zhàn)事,但唐朝統(tǒng)一天下的大勢,已經(jīng)再也無法阻擋了。所以從這時開始,李建成和李世民兩人,都沒有參與南方的戰(zhàn)事。武德七年,突厥前來進犯,兩人都曾短暫率兵在邊境駐扎防御,然后又回到了京城。
從這段歷史當中,我們也不難看出。早年的經(jīng)歷,讓李建成和李世民兩人,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思想。李世民更喜歡依靠軍隊,而李建成則更喜歡聯(lián)系士族,或者那些歸降唐朝的封疆大吏。但從整體上來看,兩人其實旗鼓相當。正是因為兩人勢力可以相互抗衡,所以在打敗了劉黑闥之后,兩人的奪嫡之戰(zhàn),也就正式拉開了帷幕。
最開始的時候,兩人的斗爭還較為隱晦。但是到了武德七年的時候,李建成因為李世民的天策府內(nèi)擁有很多護衛(wèi),擔心自己太子府的防衛(wèi)力量不足,私下增加太子衛(wèi)隊。而這件事,最后卻被李世民抓住,繼而做了一個局,逼迫李建成的下屬謀反,將謀反的帽子扣到了李建成的頭上。事后李淵雖然察覺到真相,對兩人各打五十大板。但這件事之后,兄弟二人也就徹底撕破了臉。
此后,兩人展開了全方面的斗爭。在這場斗爭當中,李建成依靠著傳統(tǒng)關(guān)隴士族的支持,再加上李淵本來就不想換太子,所以在京城內(nèi)逐漸占據(jù)了上風。然而李世民卻依然十分頑強,不管李建成如何努力,都無法將李世民徹底打倒。后來李建成甚至動了殺心,想要直接殺掉李世民,但可惜未能成功。
在李建成的步步緊逼之下,李世民眼見李淵拉偏架,士族們又不支持自己,李建成甚至還打算直接殺了自己。在這些逼迫之下,李世民終于決定,鋌而走險,策劃一場政變,直接解決所有問題。
武德九年,六月初,恰逢突厥進犯的消息傳來。因為李建成和李世民爭斗得厲害,李淵也不愿讓他們再領(lǐng)兵,而是讓老三李元吉領(lǐng)兵。但李元吉其實也是李建成的人,所以李元吉便和李建成商量,企圖在率兵出征之前,讓李世民前來送行,趁機殺了李世民。這個消息,被太子府內(nèi)的奸細泄露給了李世民。李世民終于決定,搶先下手,先干掉李建成再說。
六月初三,深夜,李世民入宮,向李淵打了小報告,說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與李淵的后宮有染。李淵一聽,頓時勃然大怒,當即下令,讓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明天一早入宮對質(zhì)。
在接到命令之后,李建成雖然也擔心李世民會對自己下手,但想到宮內(nèi)守衛(wèi)的將軍常何,是自己的人,所以也就大膽前往。但李建成萬萬沒想到的是,常何其實已經(jīng)被李世民暗中收買。第二天清晨,李建成入宮之際,途徑玄武門的時候,李世民忽然率領(lǐng)親兵殺出,最后干掉李建成和李元吉。
再之后,李世民順手接管了整個長安城,逼迫李淵禪位給自己。與此同時,李世民掌權(quán)之后,將李建成的幾個兒子,盡數(shù)斬殺,但李建成的幾個女兒,都被李世民放過。
以上這些,就是李建成真實的一生。
從李建成一生的經(jīng)歷當中,我們不難看出,李建成確實是一個很優(yōu)秀的人才,但要說他遠比李世民更強,這是不可能的。只能說兩人擅長的地方不一樣,李世民更擅長冷酷手腕,而李建成則相對溫和懷柔,善于和士族們打交道。兩人的這些差異,也決定了兩人最后的命運。
而從兩人的戰(zhàn)績來看,李建成很優(yōu)秀,這不假,但他在打仗方面,確實要比李世民遜色一些。
至于李建成最后的結(jié)局,這恐怕就只能怪李淵了。如果不是李淵以和稀泥的方式解決問題,恐怕兩人也不至于走到最后血濺玄武門的那一步。說到底,這其實都是李淵的錯。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