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有多會描寫秋天?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guān)心的問題,接下來知秀網(wǎng)小編就給大家講講李商隱寫秋天的3個千古名句,給大家一個參考。
李商隱很有才,但卻一直不被重用,所以他的詩中,總是充滿了落寞和身世之感,讀來讓人覺得凄美且傷感。下面這三個寫秋的千古名句,均出自李商隱之手,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李商隱那種如泣如訴的沉悶感情,也看到這位才子那顆細膩無比的心靈,細細品味之下,更覺妙不可言。
1.【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p>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盼望著遠方的妻子寄來書信,又渴望在夢中與家人相會,但是這兩者悠悠,全都沒有希望,只有眼前空蕩蕩的床榻與寥落的素秋默默相對。出自唐代李商隱的《端居》,詩曰: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
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這是李商隱滯留在異地他鄉(xiāng),思念妻子而寫下的一首詩,題目中的“端居”其實是閑居之意。詩人遠離故鄉(xiāng)和親人,在外漂泊已經(jīng)很久,生活無聊而又凄冷,到了這深秋時節(jié),思鄉(xiāng)之情不禁更加濃烈。
古人交通不發(fā)達,出門在外,書信很難傳遞,所以古人往往會望月思鄉(xiāng),亦或是在夢中與家人相會,李商隱這首詩,兩者全都提到了,只不過夢中并未如愿,所以更有一種悵然若失的傷感,“悠悠”二字,亦足見時間、空間之悠長,越顯思念感情之濃烈。
詩人從夢中醒來,唯有眼前凄冷的空床,窗外唯有清冷的秋景,這種悲涼之景,更加深了悲涼之情,令人不能釋懷。另外,這首詩的后兩句也是非常好的,青苔、紅樹、雨中、月中,整幅畫面,不就是一個孤寂游子的心聲嗎?
2.【休問梁園舊賓客,茂陵秋雨病相如?!?/p>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請不要問我這個梁園舊客的生活了,因為我現(xiàn)在就像那茂陵秋雨中多病的司馬相如啊!出自唐代李商隱的《寄令狐郎中》,詩曰:
嵩云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
休問梁園舊賓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據(jù)《史記》中司馬相如列傳的記載,司馬相如曾為梁孝王賓客,梁園正是梁孝王的宮苑,司馬相如以文章聞名于世,晚年卻因病閑居,家住茂陵。從這一點來看,李商隱和司馬相如有相似之處,李商隱曾在令狐楚幕府中為官,受到令狐楚的知遇,后來李商隱因母親病逝而閑居在家,本身體弱的李商隱,確實有百無聊賴之感。
李商隱閑居時接到令狐家寄來的書信,心中自然感到溫暖,所以便寫了這首詩作為答復(fù)。但李商隱本身性格內(nèi)斂多情,閑居多病,秋雨又淅瀝愁人,詩人以“梁園舊賓客”自比,既回答了書信中的關(guān)懷,又將自己的近況寫了出來,而且還蘊藉著詩人與令狐父子的故交關(guān)系,內(nèi)涵是非常豐富的。
當(dāng)然,李商隱因為性格的原因,所寫感情的詩歌,大多是低沉傷感的,這首也不例外,詩人有著落寞的身世,凄楚孤寂的心境,因此即便故人對他表現(xiàn)關(guān)懷時,他仍然有著欲說還休的沉悶,這也是造就此詩低沉婉轉(zhuǎn)的原因,讓人讀來不禁唏噓,尤其是“休問”二字,實在有凄涼怨慕的余味。
3.【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秋日里接連幾天的陰云郁郁不散,下霜的日子也因此遲了幾日,看那池塘中的荷葉,大半已經(jīng)枯萎凋零,卻正好留給人們聽雨打殘荷的聲音。這兩句詩出自唐代李商隱的《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詩曰: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枯荷殘敗,可見已是深秋時節(jié),連日的陰霾,給天地間籠罩著一層朦朧寒意,此時詩人旅居駱氏亭,到了深夜都不能入睡,窗外秋雨淅瀝,拍打在殘荷上,當(dāng)真凄涼傷感到了極致,詩人因此半臥在床,更加不能入睡了。
李商隱的這兩句詩,充滿了哀傷至極的神思,讓人一讀變印象深刻。后來曹雪芹寫《紅樓夢》,專門為了林妹妹改了這句詩,說“留得殘荷聽雨聲”,雖只一字之差,卻將林黛玉的性格凸顯得更加傳神生動了。就《紅樓夢》而言,這句改得極妙。
書中說林黛玉不喜歡李商隱的詩,卻唯獨對這一句情有獨鐘,也可見李商隱此句,多么打動人心了。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