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道濟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知秀網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有個成語叫“養(yǎng)寇自重”,意思是故意放著敵人不打,故意把敵對勢力留著,以此顯示自己的地位非常重要。
這種現象,往往出現在古代鎮(zhèn)壓農民起義的將領身上,他們這樣做的目的,多半是向皇帝要錢要糧。
可是這個成語,往往又成為皇帝誅殺大臣的理由,一個臣下,如果被大老板指責為養(yǎng)寇自重,那他注定要倒大霉。
戰(zhàn)功堪比岳飛、卻比岳飛還慘的檀道濟,就是這樣一個“倒霉蛋”。
01
據《宋書》,檀道濟是山東金鄉(xiāng)人,出身貧寒,從小父母雙亡,長大后跟著兩個哥哥,一起投奔了總攬東晉軍政大權的劉裕。
公元403年,相國、大將軍桓玄篡位,逼晉安帝把位子讓給他,第二年,劉裕率軍討伐桓玄,檀道濟跟隨。
那以后,檀道濟便始終跟著劉裕南征北戰(zhàn),劉裕北伐時還讓他擔任前鋒,立了無數戰(zhàn)功,官職也是水漲船高。
公元420年,劉裕稱帝后,因其輔佐、創(chuàng)業(yè)之功,特許檀道濟直入殿省,把戍衛(wèi)首都建康的重任交給他,至于加官進爵,更是不在話下。
從相關史料來看,檀道濟一生所立戰(zhàn)功,甚至超過了岳飛,在“玩”計謀方面,也是一點也不輸岳飛,最著名的要數“唱籌量沙”。
此事發(fā)生在公元430年,那時的劉宋開國皇帝劉裕已經不在了,擔任大老板的是其第三子、宋文帝劉義隆。
劉義隆一上臺,就想解除北魏對宋的威脅,又耐心地等了幾年,于430年決定北伐,任命檀道濟總都督各路軍事。
檀道濟指揮各路大軍,很快收復了洛陽、虎牢、碻磝、滑臺四鎮(zhèn)。
宋軍的勝利,引發(fā)了北魏的強烈反彈,太武帝拓跋燾親自率軍反擊,到彥之等部不敵,敗下陣來。
到彥之等部一敗,就像推倒了多米諾骨牌,導致前線部隊紛紛潰敗,滑臺等地再次淪陷。
屋漏偏遇連夜雨,仗打輸了,糧草也快耗盡,而在這時,軍中又出了叛徒,一個士兵逃到北魏軍中投降,泄露了宋軍最大的機密。
北魏將領起初還有點忌憚檀道濟,當他們得知宋軍缺糧,便再也不怕了,幾乎傾巢出動,追趕撤退的宋軍。
他們想把缺吃少喝的宋軍包圍起來,來個甕中捉鱉。
疲憊不堪的宋軍毫無斗志,慌亂不堪,想抵抗又有心無力,想逃命又跑不快。
檀道濟卻不慌,干脆命令將士就地扎營。
你要追,老子們反而不走了!
追擊的魏軍一看,也停了下來,他們知道檀道濟的厲害,即使不怕宋軍,也得怕一怕老檀。
到了晚上,檀道濟開始實施他白天想好的一個“陰謀”。
他帶著一批管糧的士兵,來到一個營寨查點糧食。
他知道北魏的探子正在瞪大眼睛看著,他將讓他們看到一個奇跡。
于是,北魏探子看到:一些宋軍士兵用斗量米,另一些士兵則手拿竹籌,在唱著計數。
探子還看到,宋軍營寨一只只米袋里,都裝滿了白米。
我去,不是說他們沒糧食了嗎,這么多米哪里的?
探子不敢怠慢,急忙回去向領導報告。
魏軍主帥一聽,大罵宋軍投降的士兵,同時又暗自慶幸——幸虧沒有魯莽行事,不然就上了檀道濟的當了。
魏軍主帥罵完,命人把之前告密的宋軍找來,怕怕給了幾個耳光,怒罵一聲“原來你是假投降,想讓老子們上當啊”,咔嚓一聲砍了。
然后,他們急忙撤退。
望著漸行漸遠的魏軍,檀道濟露出了不易察覺的笑容。
實際上,他們量的不是白米,而是沙土,沙土上面,只有一層薄薄的米。
這就是史上著名的“唱籌量沙”之計。
02
實際上,此次宋軍失利,既有兵力不足的原因,更有劉義隆過度指揮的因素。
劉義隆求勝心太切,卻又不懂軍事,結果就成了瞎指揮,不打敗仗才怪。
大老板這一瞎指揮,不但打了敗仗,洛陽、虎牢、碻磝、滑臺四鎮(zhèn)得而復失,還連累檀道濟也背上了敗軍之將的壞名聲,盡管最終他帶領軍隊全身而退。
不過,第二年的一月,檀道濟就率軍攻打滑臺,試圖收復失地,在山東壽張遇到北魏魏安平公乙旃眷,將其打得幾無還手之力,大獲全勝。
隨后,檀道濟又率軍乘勝前進,二十多天打了三十多仗,勝多敗少,進抵山東濟南。
第二年,因屢立大功,檀道濟被封為司空,鎮(zhèn)守尋陽。
然而,四年后的元嘉十三年,檀道濟突然被召入朝。
既然皇帝來召,我就去唄,素來忠心耿耿的檀道濟,毫不懷疑其中有鬼。
突如其來的詔令,卻引起了妻子的警覺。
妻子說,自古功高之臣,不但令皇帝害怕,也必遭其他人忌恨,如今朝廷無事召你入朝,恐怕不是好事,而是大禍!
檀道濟笑笑,親愛的想多了,我?guī)资耆缫蝗盏芈蕩煹钟鈹?,保家衛(wèi)國,從來沒有辜負過國家,國家怎么會辜負我呢?
妻子欲言又止,檀道濟朝她擺擺手,讓她放心。
妻子不好再說什么,憂心忡忡地看著丈夫上路,此時此刻,她寧愿自己大錯特錯。
不幸的是,她對了,檀道濟一到建康,就被劉義康抓了起來。
劉義康是當時的實際掌權人,宋文帝劉義隆的異母弟。
檀道濟本與劉義康無甚交集,但是那年,常年生病的劉義隆病情加重,這使劉義康突發(fā)奇想:我哥一死,功高蓋世的檀道濟就沒人管得了,就很有可能會造反。
在劉義康看來,檀道濟如果造反,將是很容易的事情,首先是他自己的雄才偉略無人能及,其次是他的兒子們個個都很能干,而且人人身居高位:長子檀植,給事黃門侍郎;次子檀粲,司徒從事中郎;三子檀混,太子舍人;四子檀承伯;征北主簿;五子檀尊,秘書郎中……
在劉義康看來,避免檀道濟造反的唯一辦法,是從肉體上徹底消滅。
他得搶在他哥掛掉之前,解決掉這個可能的禍害,于是對劉義隆說,他死后,檀道濟將難以控制,劉義隆便召檀道濟進京。
也有史料說,檀道濟入朝,是劉義康矯詔的結果。
03
實際上,自從上回檀道濟成功擺脫魏軍的包圍,率軍全身而退后,劉義隆對檀道濟就看不順眼了,總以為是他故意放走敵人,目的是養(yǎng)寇自重。
所以,當他病重后劉義康建議他干掉檀道濟,他不假思索地同意了弟弟的“方案”。
也就是說,真正想殺檀道濟的不是別人,正是劉義隆自己。
而殺他的罪名,是他“將來可能謀反”。
幾百年后,歷史又重復了這一幕,當奸賊秦檜想殺抗金英雄岳飛、韓世忠問他有何罪名時,秦檜那“莫須有”的回答,與劉義隆的“將來可能謀反”何其相似乃爾!
公元436年4月9日,劉義隆不但殺了檀道濟,還殘忍地殺了檀道濟十一個兒子(有說十個),他的親信將領薛彤(司空參軍)、高進之(司空參軍)等人,也慘遭殺害,連個罪名都沒有。
據《宋書·文帝紀》,為了慶祝除掉檀道濟,劉義隆竟然于檀道濟被殺的第二天大赦天下。
當初,劉義康抓捕檀道濟時,檀道濟狠狠地對他說過一句:你這是在自毀長城!
檀道濟被殺的消息傳到北魏,魏軍將領歡呼雀躍,高興得像每個人中了五百萬,爭相奔走相告:檀道濟一死,咱們再也沒有害怕的人了——道濟已死,吳子輩不足復憚。
據《南史》記載,檀道濟被殺那天,京師建康發(fā)生地震,地上生出許多白毛。
人們說,老天爺都知道,檀道濟這是蒙受了不白之冤。
而十五年后,當北魏軍隊長驅直入,一路勢如破竹,如入無人之境一般打到長江北岸,站在石頭城上,遙望北岸烽煙。
劉義隆終于明白了什么叫自毀長城,無比憂慮地嘆道:如果檀道濟還在,局勢怎么會這樣呢…
幾百年后,南宋大詩人辛棄疾用“倉皇北顧”四個字,來描述劉義隆的狼狽相。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