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廬江府(今屬安徽廬江)有一個叫朱尚孟的秀才,中舉不久,又考中了進士,朝廷任命他為浙江海寧知縣。
朱尚孟一家正喜氣洋洋,打算慶賀一番的時候,朱氏家族老族長召集宗族子弟到祠堂開會,當眾宣布:
將朱尚孟從族譜中除名,開除了他的宗籍,此后與朱氏家族不再有絲毫瓜葛,同時到當?shù)氐目h衙進行登記備案,相當于現(xiàn)在的公證一樣。
簡直莫名其妙,朱尚孟瞬間石化,:自己當了官,屬于光宗耀祖,為何反倒像犯了啥錯誤一般?
朱尚孟感到十分郁悶,灰溜溜帶著家眷去浙江海寧上任。
從此,和老家的族人也斷了往來。
一晃兒過了三十四年,到了康熙五十年(1711年)。
左都御史趙申喬檢舉揭發(fā)翰林戴名世,說他在自己的作品集《南山集》中“狂妄不謹”、“語多微詞”、“語多狂?!薄?/p>
朝廷經(jīng)過審查,發(fā)現(xiàn)戴名世在書中使用南明永歷、弘光、隆武等年號。
康熙帝勃然大怒,下旨九卿會審,嚴查重懲。
康熙五十二年(1713)二月,戴名世被斬首,很多人受到牽連,被斬首及入獄者數(shù)百人。
朱尚孟也受到牽連,被斬首并夷滅九族。
廬江數(shù)千朱氏族人當年和朱尚孟劃清了界限,因此躲過了一場滅頂之災。
族人無不感嘆當年老族長的遠見卓識,口口相傳老族長太英明了。
七十年之后,到了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
廬江朱氏家族又出了一位進士,叫朱紹宇。
被朝廷任命為太倉知縣。
因為七十年前有朱尚孟的先例,朱紹宇主動找到族長,要求和家族脫離關(guān)系。
可是這位族長卻動員家族成員舉行儀式,為朱紹宇大張旗鼓地祝賀。
朱紹宇不負眾望,后來被朝廷提拔重用,在他的提攜扶持之下,很多朱氏子弟踏入仕途、商界,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廬江朱氏家族自此成為名門望族。
族人們不理解,同樣是當官,為何是兩種待遇?
于是問族長為啥和當年老族長的做法大相徑庭。
這位族長解釋說,此一時彼一時也,當年滿清剛剛建立不久,滿漢矛盾激烈,伴君如伴虎。
相反,時下滿漢矛盾得以化解,這時候當官,是福大于禍。
族人恍然大悟,慶幸自己家族又一次選對了族長。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