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毛片在线播放_天噜啦无码AV在线播放_色欲AV免费在线观看_亚洲超短裙嫩模喷白浆在线观看

正在加載中...

首頁 歷史真相 唐高宗李治有哪些經(jīng)歷?他真的是個無能的君主嗎?

唐高宗李治有哪些經(jīng)歷?他真的是個無能的君主嗎?

唐高宗李治(628~683)唐朝第三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為善。貞觀五年(631)封晉王。七年,遙授并州都督。太宗晚年,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間發(fā)生了爭奪皇位繼承權(quán)的斗爭。十七年,承乾謀殺泰未遂。事發(fā),太宗廢太子承乾,黜魏王泰,改立晉王李治為太子。二十三年五月,太宗去世,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時年二十二歲。次年(650)改元永徽。起初四五年間由顧命大臣長孫無忌及褚遂良等掌握朝政。太宗女高陽公主嫁房玄齡子遺愛。高宗即位,貶遺愛為房州刺史。

永徽四年(653),房遺愛、荊王李元景及吳王李恪等謀反。事發(fā),遺愛被殺,元景、恪及高陽公主等均賜死,高宗帝位由此得到鞏固。當時朝鮮半島分成三國:高麗、百濟和新羅。六年,高麗與百濟聯(lián)軍攻新羅,新羅遣使乞援于唐,高宗遂先后派兵出擊高麗和百濟。至龍朔三年(663),唐大將劉仁軌大敗援助百濟的倭國軍于白江口,破百濟,其國王奔高麗。高宗即位不久,西突厥阿史那賀魯破乙毗射匱可□,自號沙缽羅可□。永徽六年,唐遣程知節(jié)西擊沙缽羅可□,從此連年用兵西域。至顯慶二年(657),唐大將蘇定方等大破西突厥,沙缽羅奔石國(今蘇聯(lián)烏茲別克塔什干一帶),被擒。西突厥亡。高宗以其地分置□陵、□池二都護府。次年,徙安西都護府于龜茲(今新疆庫車)。唐代的版圖,以高宗時為最大。高宗即位后納武則天入宮為昭儀,不久欲廢王皇后,改立武氏為后。對此,長孫無忌及褚遂良等元老重臣表示反對。李義府、許敬宗等卻迎合帝意,表示贊成;宿將李□則奏稱:“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备咦谠诶盍x府等人的支持下,終于在永徽六年廢王皇后,立武氏為皇后。長孫無忌及褚遂良等均遭貶斥,不久,無忌被迫自縊。

顯慶(656~661)末年,高宗患風眩頭重,目不能視,難于操持政務(wù),皇后武則天得以逐漸掌握朝政,朝廷內(nèi)外稱他們?yōu)椤岸ァ薄拇宋鋭t天成為掌握實權(quán)的統(tǒng)治者,高宗處于大權(quán)旁落的地位。弘道元年(683)十二月,高宗去世。葬于乾陵。參考書目:《唐高宗王武二后廢立之爭》

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小名雉奴,字為善,唐朝第三任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母文德皇后。唐代的版圖以高宗時為最大,領(lǐng)土面積逾1200萬平方公里,東起朝鮮半島大同江以北,西臨咸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在位三十四年,于弘道元年(683年)崩于洛陽紫微宮貞觀殿,終年五十六歲,葬于乾陵,廟號高宗,謚號天皇大帝。

經(jīng)歷

李治與唐太宗嫡長子太子李承乾、嫡次子魏王李泰為長孫皇后所生同母兄弟。貞觀五年(631年),李治獲封為“晉王”,幼時即以仁孝聞名。貞觀十六年(642年),李承乾被廢,李泰也因罪被黜,貞觀十八年十二月(645年1月)李治被立為太子。貞觀二十三年(649年)七月即位,時年22歲。

高宗在位三十四年,弘道元年(683年),高宗逝世,武后令上金、素節(jié)二王,義陽、宣城二公主聽赴哀。葬于乾陵,謚號天皇大帝。

軼事

根據(jù)史書記載,高宗長期有頭痛與眼睛毛病,到晚年甚至眼睛全盲,因而時常無法下判斷。高宗為此曾請御醫(yī)秦鳴鶴醫(yī)治。秦鳴鶴主張對腦針灸,武則天坐在幕簾后面大怒,說:“此人可斬首,竟敢以針刺圣上之頭!”然而高宗認為針灸對病情有益,故批準御醫(yī)所請。經(jīng)御醫(yī)針灸百會后,高宗即謂眼睛能視物。

評價

傳統(tǒng)中國史學家認為唐高宗生性軟弱及受武則天牽制,使其評價不及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及唐玄宗的開元盛世。但事實上,唐高宗亦是有為之主,不少決策都對國家有利,唐朝在高宗統(tǒng)治下,國力達至鼎盛。

在國內(nèi)施政上,高宗致力糾正太宗的苛政。例如他未及正式登基即下令:“罷遼東之役及諸土木之功。”他即位的第二年,即永徽二年的九月,下令將所占百姓田宅還給百姓。高宗在位前期,有效鞏固太宗的成果,后世視之為貞觀之治的延續(xù),史稱“永徽之治”。后世亦常質(zhì)疑高宗無法阻止武后專權(quán)。其實,高宗在朝廷中掌握實權(quán),如在位最后一年仍親自任免宰相。而武后逐漸掌權(quán)則或可解釋為,高宗在個人健康狀況以及唐朝女性地位崇高的雙重考慮下的決定,不應(yīng)單純歸咎于高宗個性懦弱。

軍事方面,唐高宗在位年間,不但保住太宗打下的江山,也發(fā)動多場重要的對外戰(zhàn)爭,成功開疆擴土。他先后滅西突厥(顯慶二年,657年)、滅百濟(顯慶五年,660年)、滅高句麗(總章元年,668年),使唐朝的疆域達到最大。

高宗時代也是良將輩出,除了先朝名將李積,還有東征西討的蘇定方、聲震西域的裴行儉、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貴、老當益壯的劉仁軌,以及王方翼、程務(wù)挺、王孝杰、少數(shù)民族將領(lǐng)黑齒常之等等,都為高宗的對外戰(zhàn)爭貢獻良多。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唐太宗的昭陵只立了14尊番臣像,而高宗的乾陵卻多達61尊番臣像,這些番臣像至今仍在。高宗任用多位邊族的國王、貴族子弟、人民擔任各級官職,充分體現(xiàn)了高宗時期唐朝的國勢及影響力,亦顯示出邊族對唐朝的仰慕、歸服。

本文由網(wǎng)絡(luò)整理 ? 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武周是怎樣建立的?武則天最后的結(jié)局如何?
下一篇
王朗是如何死的?他真的是無能之輩嗎?
發(fā)表評論
驗證碼
選擇表情
頁面數(shù)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