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遙望歷史的河流,感受歷史的滄桑,和知秀網小編一起走進了解林沖的故事。
就事論事,王倫不是什么十惡不赦、大奸大惡之徒,他只是一個手下有幾百小嘍啰的小寨主,劫的都是那些為富不仁之人的財物。王倫也沒有縱容手下去搶附近的村民,桃花山大寨主李忠還幫著周通搶媳婦。王倫與李忠相比要仁義的多。王倫確實不該死的。
可惜學富五車的王倫還是死在林沖手里。林沖火并王倫的時候,給出了兩大冠冕堂皇的理由。一林沖說王倫是言清行濁、笑里藏刀的小人;二王倫是心胸狹隘、胸無文學的庸寨主。林沖口中的人到處都是,看來理由略顯蒼白。
金圣嘆對林沖的這一行為從兩方面進行評價。首先從梁山的大局來看,金圣嘆對林沖火并王倫這事進行了肯定。他說林沖為梁山的發(fā)展打開了新局面。林沖是大胸襟,開創(chuàng)了梁山的偉業(yè)。王倫時代,梁山的發(fā)展是停滯不前的。王倫只知打家劫舍。晁蓋時代,五湖四海的好漢都來投奔,日子是越過越紅火。其次金圣嘆就林沖個人也有一番議論。金圣嘆說林沖是睚眥必報之人?!盎蛄譀_之前無高俅相惡之事,則殺王倫尤未至于如此之毒乎?顧虎頭針刺畫影,而鄰女心痛,然則殺王倫之日,俅其氣絕神滅乎?人生世上,睚眥之事,可自恣也哉!”林沖把對高俅的怨氣全撒在王倫身上。
除了林沖自己編造的理由外,柴進說很多犯了彌天大罪的人都往梁山走,這就是王倫的度量,金圣嘆說的也很中肯,可似乎少了點什么,還沒有完全說出林沖的真實目的。林沖火并王倫的真實目的到底是什么呢?王倫是怎樣讓一向忍氣吞聲的林沖把他殺了的?
我們就從晁蓋、公孫勝、吳用、劉唐、三阮上梁山之后說起吧。當晁蓋七人到了之后,就如何安置晁蓋七人,王倫跟林沖意見不一。王倫沒有議論座次,就是想趕晁蓋七人下山。林沖是一千個一萬個愿意晁蓋七人留在梁山。這就是說現在梁山有三方勢力,王倫、林沖、晁蓋。晁蓋不想走,林沖很想留下晁蓋,王倫是希望晁蓋、林沖都滾。三方就這么僵持著,誰也沒有讓步的意思。
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有一方動就會打破這種三方對峙的局面。誰先動的?在三方較量中,王倫始終保持君子謙讓的風度,他既沒找林沖和解,更沒找晁蓋結盟,就這么坐著等晁蓋自動下山。電視劇里在這里加了一個扣人心弦的情節(jié),即林沖跟晁蓋私下密談之后,第二天晁蓋出來卻看到這樣一幕,即梁山到處張燈結彩,原來王倫跟林沖正在行結拜之禮。晁蓋七人一看,瞬間臉色都變了,林沖你究竟站哪一邊?這是給王倫加的戲呢。水滸里王倫什么都沒做,始終奉行孔孟之道呢。
水滸里真正動起來的是林沖跟晁蓋兩方。林沖看王倫不會改變主意,就跑到晁蓋等人住的屋里來探虛實。他們從柴進談到王倫,再回到林沖身上。在雙方的談話中,吳用一直在給林沖戴高帽子,甚至連“非是吳用過稱,理合王倫這第一位與頭領坐”這樣的話都說出來了。吳用除了說溢美之詞外,說的最多就是自行告退的話。
吳用為何多次說要自投別處?很多人理解為吳用是想讓林沖盡早下火并王倫的決心。晁蓋七人真走了,林沖在梁山是永無寧日。窩窩囊囊過一輩子。但晁蓋七人真想走么?口中說的不代表心里想的。他們能去哪兒。他們哪兒也去不了,山下到處是官軍。梁山就是他們的新家。可現在主人偏要攆他們。怎么辦好?辦法有兩個。一個是讓主人的敵人把主人干了。朋友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朋友。第二個辦法是自己把主人做了,然后自己當新主人。沒有林沖,晁蓋跟王倫之間照樣會發(fā)生火并的事。
林沖來探望晁蓋等人的目的,就是想弄清楚晁蓋七人是真想走,還是假想走。這吳用一味在林沖面前說離開,林沖就越相信他們不會走。吳用也有火并王倫之心。書里有這樣一個細節(jié),王倫請晁蓋吃最后的晚餐,晁蓋和眾頭領身邊各帶了器械,暗藏在身上。明知王倫、杜遷、宋萬三人加起來都不頂用,還帶兵器去吃飯。這場火并是不會因為林沖而改變。螳螂捕不到蟬,黃雀立馬頂上,或者黃雀把螳螂、蟬都吃了。
既然吳用也想干,林沖就在心里權衡開了。晁蓋七人干,林沖干,會有什么不同?晁蓋七人并了王倫后,排名是這樣的,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三阮,然后才是林沖、杜遷、宋萬。林沖自己出手呢,在排名上他自己肯定要占先,一二三名沒門,這第四怎么都是他的。別說這次,水滸里就多次寫到林沖跟秦明、花榮等人搶功。晁蓋一死,林沖搶先把宋江扶上寨主之位。
林沖火并王倫的目的就是為了搶在晁蓋之前出手,這樣才能在梁山站穩(wěn)腳跟,才能與娘子團聚。幸福生活是要靠自己爭取的。為了娘子、為了家,他只能努力干。原來為此呀。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