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分天下,除了有很多梟雄和名將之外,還有不少具有大智慧的謀士。我們最熟悉的莫過于臥龍鳳雛和賈詡司馬懿等人,但是其中有一個人不曾輔佐任何人,但卻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未出深山便已知曉天下大事,臥龍鳳雛和司馬懿加起來都不是他的對手,此人便是司馬徽。他本是無權(quán)無勢只是一個簡簡單單的讀書人,但他卻是殷王的后代,出身名門骨子里就有一種貴族血統(tǒng)。本來天下大亂正是他發(fā)揮自己作用的時候,但卻守著幾畝薄田過起了田園生活。
話說劉備這邊,鎮(zhèn)守新野城,手下有關羽和張飛兩員虎將,見者無不聞風喪膽。劉皇叔心中合計,要是再來一位謀士豈不是更加完美?恰好潁川徐庶前來投靠,劉備本以為自己如虎添翼,哪成想徐庶南下的時候,家中老母被曹操抓走。徐庶是出了名的孝子,只好向劉備說明情況,投奔曹操。劉備自是十分傷心,但只好同意。徐庶這時將好友諸葛亮推薦給劉備。其實《三國演義》電視劇中已經(jīng)有很多改編內(nèi)容,實際上徐庶推薦諸葛亮的時候,劉備還不相信世界上有這等能人,后來遇到了司馬徽,對方再次推薦了諸葛亮,這時劉備才深信不疑。后來便發(fā)生了三顧茅廬的典故。
很多人說司馬徽就是三國“幕后黑手”,那就是他下的一盤棋。這句話雖有開玩笑的成分,但實實在在說明了司馬徽才是真正的高人,如果當時他把自己推薦出去而不是推薦孔明,那么歷史將會改變嗎?實際上是不可能的!司馬徽拒絕劉備的邀請是一種順天意的表現(xiàn),當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之后,司馬徽搖了搖頭說了一句話: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劉備確實是個值得去為他效勞的主公,但是諸葛亮此時出山并不是個好時機。
司馬徽已經(jīng)看出來此時的漢室王朝已經(jīng)是大廈將傾,劉備無論做什么努力結(jié)局必然是失敗??酌麟m有大才但強行改變歷史是逆天而行。古人最講究順應天道,一旦逆天而行勢必招來禍患。當時的漢朝已經(jīng)歷經(jīng)幾百年,在歷代王朝中屬于長壽那種,古人已經(jīng)研究出來新舊交替的規(guī)律,認為漢朝不可能再重現(xiàn)昨日輝煌。劉備請諸葛亮出山,強行在混亂之中鑄就三足鼎立的局面,這已經(jīng)是孔明的極限,也是歷史規(guī)律的極限。劉備死后,孔明六出祁山全部失敗,馬謖失街亭,關羽敗走麥城,最后命喪五丈原。這就是逆天而行的后果,可以說司馬徽雖然沒有出山,但是早就看透其中玄機,這也是他不會為劉備效力的原因之一。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