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璋為什么要投降劉備?
漢末諸侯之劉璋系列之一:益州劉璋,是統(tǒng)治益州二十多年的一方霸主,其人仁慈善良,但是面對劉備卻棄城投降,這是為何?
劉璋,是漢末實力強勁的諸侯之一,從黃巾起義之初,其父劉焉就主動申請擔(dān)任益州刺史。之后二十多年盤踞益州,成為獨立于中央之外的一方霸主。
益州,自古以來就是天府之國,有都江堰的灌溉,有山川的護衛(wèi),使得益州糧草豐美,而且易守難攻。自古以來,就有蜀道難之說。三國中后期,司馬懿多年來對蜀國采取守勢,也正是因為蜀道艱險,很難攻破。
而劉璋父子在益州多年,廣有恩德,當(dāng)劉備入川之后,前后三年,彼此勾心斗角。在公元214年的時候,雙方正式開火。劉備當(dāng)時沒有多少兵馬,從荊州帶來的部隊,加上前后歸降的部隊,不過是一萬來人。并且,劉備的軍隊乃是孤軍作戰(zhàn),沒有后援。一旦被劉璋截斷后路,劉備根本不可能取勝。
可是,劉璋卻一次又一次的將自己的大好形勢逐漸斷送。當(dāng)劉備引來馬超,徘徊在益州城下之時,劉璋心如死灰。
當(dāng)時,益州城中還有精兵三萬,糧草足夠支撐一年,許多將領(lǐng)都發(fā)誓要效忠劉璋,和成都共存亡。而劉璋的屬下也把守各路關(guān)卡,嚴(yán)防荊州兵馬來救援??梢哉f,只要劉璋下定決心,益州未必會失守,至少不會輕易失守。
那么,劉璋為什么放棄益州,出城投降呢?
《三國志》記載,劉璋對自己的屬下說:“父子在州二十馀年,無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戰(zhàn)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在劉璋看來,自己父子統(tǒng)治益州二十多年,沒有什么恩德留給百姓,反而讓百姓承受三年多的征戰(zhàn)殺伐——加上張魯進攻劉璋,劉璋邀請劉備協(xié)同抵抗張魯?shù)囊荒甓鄷r間——放眼望去,到處都是百姓的尸體。而這一切都是自己無能的原因啊。、
初看這段文字,很為劉璋感動。劉璋雖然沒有什么雄才偉略,沒有什么權(quán)謀將略,可卻是一個善良的人,一個能夠把百姓放在心中的人。按理來講,這樣的劉璋應(yīng)該會是一個好君主的。我們從古到今,不都是宣揚——仁者無敵嗎?
可歷史總是給我們開玩笑,歷史又一再證明許多的真理其實都是謊言。劉備也會標(biāo)榜自己仁慈,可是對待同族的兄弟卻痛下殺手,毫不留情。就像劉備對待劉璋,在劉璋投降之前,劉備答應(yīng)了讓劉璋保留爵位,擁有足夠的封地??墒窃谧约簥Z得荊州之后,卻遠遠的講劉璋發(fā)配到荊州南端的公安,讓關(guān)羽給看管起來。后來,東吳的孫權(quán)看到劉璋還有點價值,就發(fā)兵把劉璋給搶了出來,并任命劉璋為益州刺史,代表劉璋,發(fā)兵攻打劉備,宣稱要奪回益州。
高明的統(tǒng)治者,總是能夠給自己找到道貌岸然的借口,用齷齪的手段,多一些冠冕堂皇的事情。
那么,我們怎么評價劉璋呢?
初看這段文字,我也很同情劉璋,甚至有幾分欣賞劉璋。畢竟,漢末軍閥大都殘暴不仁,像殺人為樂的董卓,狂妄自大的袁術(shù),蝸居在城堡中每天只和女人混在一起的公孫瓚等等。相比他們,劉璋確實很不錯,他的心中有百姓,不想因為個人的權(quán)力、名位而讓百姓流血犧牲,也就難怪說這番話時,群臣都淚流不止。可是像劉璋這樣百姓歡迎的仁德之主,為什么守不住自己的地盤呢?不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嗎?不是施行仁政則天下歸心嗎?究竟劉璋敗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這一切,都值得我們思考。
劉璋人物簡介
劉璋(?-220年),字季玉,江夏竟陵(今湖北天門)人。東漢末年割據(jù)軍閥之一。繼父親劉焉擔(dān)任益州牧,劉璋為人懦弱多疑,漢中張魯驕縱,不聽劉璋號令,于是劉璋殺張魯母弟,雙方成為仇敵,劉璋派龐羲攻擊張魯,戰(zhàn)敗。后益州內(nèi)亂,平定后,又有曹操將前來襲擊的消息。在內(nèi)外交逼之下,劉璋聽信手下張松、法正之言,迎接劉備入益州,想借劉備之力,抵抗曹操。不料此舉乃引狼入室,劉備反手攻擊劉璋,法正又為劉備內(nèi)應(yīng),劉璋不得已于214年投降,被遷往荊州公安(今湖北公安),于220年病逝于荊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劉璋聽說曹操將派兵到漢中征討張魯,心中恐懼,張松又勸說劉璋:“現(xiàn)在州中將領(lǐng)龐羲、李異等人都居功自傲,且心懷異志,如不能得到劉豫州的幫助,益州將外有強敵攻擊,內(nèi)遭亂民騷擾,必定走向敗亡?!眲㈣坝致爮牧藦埶芍裕⒖膛煞ㄕ什筷犛觿?。劉璋的主簿巴西人黃權(quán)勸阻說:“劉備有驍勇的名聲,現(xiàn)在要是以部下的身份對待他,就沒法滿足他的心愿;要是以賓客的身份對待他,一國不容二主,造不是使自己安全的辦法。”從事廣漢人王累將自己倒吊在益州城門上勸阻劉璋,劉璋全都不予采納。
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進兵包圍成都,并派簡雍勸降劉璋。當(dāng)時城中有三萬精良部隊,糧食夠支持一年,官吏百姓都想抵抗。劉璋說:“我父子在益州二十多年,沒有給百姓施加恩德,卻打了三年,許多人死在草莽野外,只是因為我的緣故。我怎么能夠安心!”于是打開城門,出城投降,部下沒有不哭的。劉備把劉璋遷至公安,并將財物歸還于他,再佩振威將軍印信。 建安二十四年(220年),東吳孫權(quán)殺關(guān)羽,得荊州,以劉璋為益州牧,駐于秭歸,但是不久病死。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