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多祚zuò(654年—707年),蓋川(今遼寧蓋州市)人。靺鞨族,唐朝名將。
李多祚世為靺鞨酋長,后率部歸順唐朝。驍勇善戰(zhàn),參與平定后突厥、黑水靺鞨、室韋及契丹的反叛,屢立軍功,遷右羽林軍大將軍、上柱國、遼陽郡王,掌握禁兵、宿衛(wèi)北門二十余年。
神龍元年(705年),趁著武則天生病期間,協(xié)助宰相張柬之,發(fā)動“神龍革命”,殺死張易之、張昌宗兄弟,逼迫武則天還位于唐中宗。神龍三年(707年)七月,李多祚協(xié)助太子李重俊,發(fā)動“景龍政變”,殺死武三思父子及其黨羽。玄武門之外,唐中宗登樓呼叫,士兵臨陣倒戈,李多祚兵敗被殺,終年五十四歲。
唐睿宗李旦即位后,下詔平反昭雪,恢復官爵。
人物生平
執(zhí)掌禁軍
李多祚的祖先世代為靺鞨酋長,后來歸順唐朝。李多祚年輕時驍勇善射,慷慨激昂,屢立軍功,累遷為右鷹揚大將軍。討伐黑水靺鞨時,李多祚設計誘其首領,置酒高會,乘著他喝醉將他斬殺,擊破其眾。
室韋及契丹孫萬榮反叛唐朝時,李多祚與諸將率兵進討,因功被唐廷改封為右羽林軍大將軍,前后執(zhí)掌禁兵,宿衛(wèi)北門前后二十余年。
神龍政變
神龍元年(705年),張柬之打算發(fā)動政變誅殺張易之兄弟的時候,準備引李多祚參加其事,問他:“將軍在北門有多少年?”李多祚說:“三十年了。”張柬之又說:“將軍打鐘列鼎而食,金章紫綬,地位尊崇,位極武臣,難道不是大帝的恩德嗎?”李多祚流著眼淚回答說:“是高宗皇帝給的?!睆埣碇f:“如今高宗皇帝的兒子受到張易之和張昌宗這兩個小兒的威脅,難道將軍不想報答高宗皇帝的恩德嗎!”李多祚回答說:“只要對國家有利,我一切都聽相公安排,不敢顧及自身以及妻兒的安危?!?/p>
于是二人即共拜天地神靈盟誓,詞語感動,義形于色,定謀誅殺張易之兄弟,逼武則天傳位李顯,功成后,李多祚受封為遼陽郡王,食實封八百戶,其子李承訓為衛(wèi)尉少卿。當時,李顯準備到太廟,命李多祚與安國相王李旦登輦夾侍。
景龍政變
景龍元年(707年)七月,節(jié)愍太子李重俊與兵部尚書魏元忠通謀,命左金吾大將軍成王李千里、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右羽林將軍李思沖、李承況、獨孤祎之、沙咤忠義等人,矯詔以左右羽林兵及千騎三百余人發(fā)動兵變,是為景龍政變。
李重俊先在武家殺武三思和武崇訓,同時殺其黨羽十余人。又命令左金吾大將軍成王千里分兵把守宮城所有城門,親自率兵趕到肅章門,斬關而入,尋找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又因為昭容上官婉兒一向與武三思通奸,扣閣索求。上官婉兒大聲喊道:“看起來他們是想先抓住我兒,其次抓住皇后,最后是要抓住陛下。李顯便與韋皇后、安樂公主、上官婕妤一起爬上玄武門門樓躲避,同時派右羽林將軍劉仁景率領羽林飛騎一百多人聚集在門樓之下以保護自己。
楊再思、蘇壤、李嶠與兵部尚書宗楚客、左衛(wèi)將軍紀處訥擁兵二千余人聚集在太極殿前閉門堅守。李多祚率先來到玄武樓下,想要上樓,但受到禁衛(wèi)軍的攔阻。李多祚和李重俊都有些猶豫不決,勒住兵馬,沒有立即攻打玄武樓,而是希望李顯能出來詢問他們起兵的原因。宮闈令石城縣人楊思勖站在李顯身旁,請求李顯允許他帶兵出擊。李多祚的女婿羽林中郎將野呼利當時擔任前鋒總管,楊思勖拔劍將他斬首,李多祚手下軍士當時就喪失了膽氣。唐中宗手扶玄武樓上的欄桿,俯身對樓下李多祚所帶領的千騎兵們說:“你們這些人都是朕的衛(wèi)士,為什么要跟著李多祚謀反呢!如果你們能殺掉謀反的人,不必擔心沒有榮華富貴?!庇谑?,千騎兵們將李多祚、李承況、獨狐之、沙吒忠義斬首,其他的人都四散潰逃。
唐睿宗李旦即位后,下詔為李多祚平反,追復原職,寬宥妻兒。唐睿宗的大臣韋湊說,李多祚等以兵犯君,非曰無罪,只可云放,不可稱雪。帝然其言。當時執(zhí)政以制令已行,難于改易,唯李多祚等停贈官而已。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