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什么不殺張繡的原因揭秘
歷史上,張繡投降曹操后,沒多久就造反了,還殺了曹操的兒子、侄子和典韋將軍。官渡之戰(zhàn)前夕,張繡再次投降,為什么這一次張繡卻死心塌地的跟著曹操打仗了?官渡之戰(zhàn)也立下不少功勞。
張繡是驃騎將軍張濟的從子,張濟死后,曹操納張濟的妻子為妾,張繡小曹操一輩分,覺得有羞,才恨曹操。
官渡再降后,曹操將兒子娶了張繡女兒,張繡與曹操為親家,平輩,張繡沒了降輩之理,緩和了矛盾。
其次,曹操深知張繡并無大才能,沒有與之計較,還可以樹立不棄前嫌,唯才是用的形象,將更多人才攏絡(luò)招納來,一舉多得,符合曹利益。
典韋之戰(zhàn)時,張繡并不是真正破曹軍之人,曹操深知敗軍原因,所以并不記恨張繡。
許都是曹操軍事和政治經(jīng)濟中心,十分重要,曹操伐張繡時,袁紹突襲許都,曹操慌亂撤軍,軍陣士氣大亂,劉表出兵堵截曹操,并斷其后路。
導(dǎo)致曹軍無法正常撤軍,張繡看到了這千載難逢的機會,突襲曹操,但卻大敗而回。隨后,張繡采用賈詡的謀略二次突襲曹軍,大勝,曹昂、典韋都是在這第二次突襲中為斷后戰(zhàn)死的。從后來的歷史可以看出,曹操冷靜的分析出了自己喪子喪侄喪將的真正原因,所以他會先戰(zhàn)袁紹,再征劉表。
曹操撤軍后,張繡的立場只有兩條路,投袁紹或降曹操。二者也都派使者來招降張繡,曹操的目的,一方面沾親,一方面欣賞賈詡謀略才華。張繡本想降袁紹,但是賈詡極力反對,勸說袁紹心胸狹小,曹操遠慮大才、定然不計前嫌,并當著袁紹使者面侮辱袁紹,果然招到了袁紹記恨,降曹后曹操也如賈詡所說不計前嫌,還結(jié)為親家。這使張繡在大是非上看清了形勢。
官渡之戰(zhàn),一方面袁紹欲處掉張繡,全力出擊,張繡也必須盡全力,再則,張繡作為投奔而來的,需要全力戰(zhàn)斗,建立功績,消除曹操的疑心,也是讓自己在曹軍眾多名臣名將中,樹立起威信。
張繡是個怎樣的人
張繡(?—207年),武威祖厲(今甘肅靖遠)人。驃騎將軍張濟的從子。東漢末年割據(jù)宛城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初隨張濟征伐,張濟死后與劉表聯(lián)合。后降曹操,因不滿其言行而突襲曹操,復(fù)與劉表連和。官渡之戰(zhàn)前夕,聽從賈詡的建議再次投降曹操,參加官渡之戰(zhàn),官至破羌將軍,封宣威侯。在北征烏桓(207年)途中去世(一說為曹丕逼死),謚定侯。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南征,部隊到達淯水,張繡率眾投降。曹操納了張濟的遺孀鄒夫人,張繡因此懷恨曹操。曹操聽說張繡不高興,就秘密準備殺掉張繡。結(jié)果計劃泄漏,張繡偷襲曹操,曹操戰(zhàn)敗,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被殺,猛將典韋戰(zhàn)死。張繡引兵追擊,被曹操擊退,于是張繡退回防守穰城,再次與劉表聯(lián)盟。 (《傅子》說:曹操給張繡親信的胡車兒送禮物,張繡聽說了以后懷疑曹操想用胡車兒刺殺他,用賈詡計,反。)
建安四年(199年),張繡聽從賈詡的建議,再次向曹操投降。張繡到達后,曹操牽著張繡的手,一起參加宴會,為自己的兒子曹均娶了張繡的女兒,并封張繡為揚武將軍。建安五年(200年),張繡參加了官渡之戰(zhàn),力戰(zhàn)有功,升為破羌將軍。建安十年(205年),張繡跟隨曹操在南皮擊破袁譚,再次增加食邑,一共2000戶,當時天下戶口劇減,十戶才留下一戶,將領(lǐng)中封邑沒有達到1000戶的,唯獨張繡特別多。建安十二年(207年),張繡跟隨曹操去柳城征討烏桓,還沒有到達就死了,被謚為定侯,兒子張泉繼嗣。而《魏略》記載:五官中郎將曹丕因曹昂戰(zhàn)死之事對張繡不滿,說:“你殺了我的兄長,還有什么臉面見人呢!”張繡心不自安,自殺。但曹丕成為五官中郎將是在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在時間存在沖突,以《三國志》為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