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德芳(959年—981年),宋太祖趙匡胤第四子,宋太宗趙光義之侄,宋真宗趙恒的堂兄,北宋宗室。歷任檢校太保、貴州防御使、興元尹、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同平章事、檢校太尉等。太平興國六年(981年)病逝,年僅22歲,追贈中書令、岐王,謚號康惠。后加贈太師,改封楚王、秦王。下面知秀網(wǎng)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毜慕榻B,一起來看看吧!

《宋史·宗室傳》對趙德芳之死用了“寢疾薨”三個字,因病醫(yī)治無效死亡。六世孫為宋孝宗趙眘,七世孫為宋光宗趙惇,八世孫為宋寧宗趙擴。
在戲曲演義中,趙德芳被虛構為手持金锏,上打昏君,下打讒臣的正氣凜然的“八賢王”形象,出現(xiàn)于《楊家將》、《賀后罵殿》、《三俠五義》等故事中。
開寶九年(976年),趙德芳出閣,宋太祖趙匡胤授其為檢校太保、貴州防御使。[3-4]同年四月,曹翰攻克江州,宋太祖下詔增加趙德芳的食邑戶數(shù)。十月,宋太祖趙匡胤去世,趙德芳叔父、晉王趙光義繼位,是為宋太宗。宋太宗趙光義繼位后,授任趙德芳為興元尹、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同平章事。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冬天,加任檢校太尉。
太平興國六年(981年)三月,趙德芳病逝,年僅二十二歲。宋太宗親臨哭祭,廢朝五日,追贈趙德芳為中書令、岐王,謚號康惠。后來加贈太師,改追封為楚王。
宋徽宗時,改追封為秦王。

趙德芳是八賢王嗎
根據(jù)《三俠五義》、《楊家將演義》等小說中對八賢王的人物塑造,可以看出他是正義的象征,也是古代法律象征,在忠良之人被奸佞之人陷害的時候,八賢王就會及時的趕到,充當著這些忠臣良將的保護傘作用。
當然,這也是經(jīng)過小說夸張化的改編塑造的一位人物,只是為了讓那個以“人治”為主導的社會規(guī)則下顯得更加偏向法制化,此外八賢王的出現(xiàn)也為了推動小說等故事情節(jié)的向前發(fā)展。
我們也能從影視劇中的描述角度出發(fā),可以確定這位八賢王的人物原型就是趙德芳,他也是宋太祖趙匡胤(宋朝的建國帝王)的第四個兒子,而且這位八賢王并非是家中第八個兒子。
雖然宋朝是以文人治天下的,可是這些學者們卻對八賢王事跡的描述并不算太多,但我們依舊能從這些流傳下來的史料中重新還原出宋朝的八賢王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歷史上八賢王的真實功績是什么?
《宋史》中對于八賢王有過這樣的記載“太祖有四個兒子,第四子德芳歷任檢校太保貴州防御使興尹、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同平章事、檢校太尉等。太平興國六年,病逝,時年23歲,追贈中書令”。從這段史書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趙德芳還活著的時候,楊家將中首領楊老令公也是在世的。
所以趙德芳和楊家將沒有什么聯(lián)系,更別提和宋仁宗時期(宋朝的第四位皇帝)包拯有什么關聯(lián)了因此在小說和影視化中的八賢王是架空在歷史之上的。此外,趙德芳并非像影視化作品中為人民做了很多事,相反他在還很年輕的時候就不幸去世了。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