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從唐朝開始設立,初時為供職具有藝能人士的機構,自唐玄宗后,翰林分為兩種,一種是翰林學士,供職于翰林學士院,一種是翰林供奉,供職于翰林院。翰林學士擔當起草詔書的職責,翰林供奉則無甚實權。晚唐以后,翰林學士院演變成了專門起草機密詔制的重要機構,有“天子私人”之稱。在院任職與曾經任職者,被稱為翰林官,簡稱翰林。宋朝后成為正式官職,并與科舉接軌。明以后被內閣等代替,成為養(yǎng)才儲望之所,負責修書撰史,起草詔書,為皇室成員侍讀,擔任科舉考官等。地位清貴,是成為閣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員的踏腳石。
無論政治地位高低,在歷朝歷代,翰林學士始終是社會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體,集中了當時知識分子中的精英,社會地位優(yōu)越。唐朝的李白、杜甫、張九齡、白居易,宋朝的蘇軾、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明朝的宋濂、方孝孺、張居正,晚清的曾國藩、李鴻章等等,皆是翰林中人。入選翰林院被稱為“點翰林”,是非常榮耀的事情。翰林學士不僅致力于文化學術事業(yè)的傳承,更踴躍參與政治,議論朝政。翰林制度和科舉制度是封建中國文官制度的基本架構。由科舉至翰林,由翰林而朝臣是科舉時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是儒家學說中“達則兼濟天下”的表現。
然而,成為翰林的輝煌前景也使得大量知識分子投身科舉,造成了人才浪費。社會重文士輕技工,拖緩了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此外,翰林制度也使得文學界和思想界的主流處于皇帝的監(jiān)管之下,對學術自由和知識分子的思想獨立起了壓抑作用,有利于皇帝進行專制統(tǒng)治。
翰林,即文翰之林,意同文苑。翰林一詞最早可以在漢代揚雄的《長楊賦》中看到。由于漢代文學侍從在玉堂殿待詔,故翰林院也常被稱為玉堂署,明朝初年,洪武帝稱翰林院為詞士之林,賜御匾“詞林”,故又稱詞林、士林院。而翰林院人員往往必須修史、考訂實錄,故又稱為太史院。
歷史
翰林院始創(chuàng)于唐朝。初時主要收集各類文學、醫(yī)卜、方伎、書畫方面的人才,供皇帝游樂消遣。自唐玄宗后,分出翰林學士院,負責為皇帝起草機密詔制,舊翰林院則無甚實權。晚唐以后,翰林學士院演變成了的重要機構,有“天子私人”之稱。
唐朝之后,翰林學士院的政治地位經歷過“兩高三低”的變化。五代十國時期,武人得勢,翰林勢力大降。宋朝后翰林院結構得到規(guī)整,與科舉制度的關系亦確立下來,權力達到唐以后第一次高峰。遼、西夏、金、元時期,雖仿效唐宋建立翰林院,以籠絡漢族文人,但實權很少,遼朝更是將翰林院、國史院合并。明朝初期,翰林院恢復唐宋時的地位,達到第二個高峰。永樂朝之后,翰林院被內閣代替,逐步遠離政治,成為撰修書史和起草一般文書的普通機構,但作為養(yǎng)才儲望之所,翰林地位清貴,閣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員都從此而出。清朝時,翰林的地位并無變化。清末的政治改革,以學校教育代替科舉制度,使翰林院逐漸沒落。清朝滅亡后,翰林院不復存在。
唐朝:翰林的形成
唐朝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唐高祖李淵設立由各種有才能的人士供職的官署,稱為“別院”,是為翰林院的前身。除文學人才外,醫(yī)卜、方伎、書畫、甚至僧道等皆可入選,主要是供皇帝游樂消遣的機構,史稱“翰林初置,人才與雜流并處”,當時任職者并無名號,到了高宗時,開始稱為“北門學士”。唐玄宗時遴選擅長文詞的朝臣入居翰林,起草詔制,初稱翰林待詔,為“等待詔見”之意,有張說、陸堅、張九齡等。后來改稱翰林供奉,翰林院因此逐漸演變?yōu)椴輸M機密詔制的重要機構。
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玄宗另建翰林學士院,將文學之士從雜流中分出,供職者稱翰林學士,簡稱學士,本身無品秩,以原品入值,由官員充任。任翰林的官員在履行翰林職責之外,與其它官員無異,照常工作。翰林學士院是負責起草詔命、參預機務的樞要部門,而原來的翰林院也稱舊翰林院,維持原本的功能,為普通機構。后來又設翰林侍講學士和翰林侍書學士,與學士院無關。翰林學士初置時,并無人數限額,后來依照中書舍人之制,置學士六人。憲宗時設立學士承旨,為眾學士之首,單獨召見。
安史之亂以后,藩鎮(zhèn)割據,宦官專權局面嚴重,皇帝與朝臣聯合反對宦官的斗爭以及朝臣內部的黨爭日趨激烈。在這種局面下,號稱“天子私人”的翰林學士得以在政治地位大幅提高,先是起草內制、參謀顧問,侵奪了中書省的權力;繼而參預機密,權力趨于鼎盛。唐德宗時,翰林學士已有“內相”之稱。翰林學士與中書舍人分工日趨明確。學士負責起草任免將相大臣、宣布大赦、號令征伐等有關軍國大事的詔制,稱內制;而中書舍人負責起草一般臣僚的任免及例行文告,稱外制。二者并稱兩制,而內制重于外制。翰林學士也常被升為宰相。
至唐順宗時,翰林權力達到過一次高峰。翰林學士王叔文與其他翰林學士實施新政,與當時集軍中大權在手的宦官集團展開斗爭,充分利用了翰林職權上的便利,不過最終失敗。以后宦官集團基本控制了朝中大權,翰林勢力又趨式微。
五代十國時期,翰林地位較低。后晉天福五年時更曾經一度取消翰林學士,將其職權并入中書舍人,但后來恢復。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