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最近很苦惱,因為孩子的成績。 今年三年級的娃,成績,全班墊底。 每次考試,倒數(shù)的5名內,必定有他。 作為名牌大學研究生畢業(yè)的梅子,似乎有些無法接受自己的孩子“學習不好”。 因為每次參加家長會或朋友們的聚會,只要一談起孩子們的學習,她就覺得自己抬不起頭。 “我可是從小前三甲,一路重點學校啊。論基因,論家庭環(huán)境,他也不應該這么差??!”梅子憤懣不已。 她是當年學校的風云人物,可如今,在孩子的學業(yè)問題上,她覺得自己“矮了半截”。
“我一定要把他的學習搞上去,只要多花時間,肯努力,沒有什么不可能?!弊杂滓獜姷拿纷討崙嵉卣f。
三年級的孩子,報了五六個興趣班,每天晚上熬到11點。 但是,效果卻并不好,親子關系還每況愈下。
“他從小,我就花了所有的業(yè)余時間來陪他,和他一起讀了那么多繪本,每晚想著怎么變著法兒和他玩。但有時想想,就算我當年什么都不做,他今天也不過如此?!泵纷拥恼Z氣中,無奈里透著不甘。
“我不知道自己哪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總之,那些從小沒在孩子身上花太多心思的家長,他們的孩子其實如今學習也沒差到哪里去。”梅子不停地反省自己在育兒的過程中,到底哪些地方要改進。結果,越改進越焦慮,效果還甚微。
“我從小什么都好,偏偏當媽當?shù)檬 !泵纷影没诶镞€帶著自責。 “你哪里當媽當?shù)檬×耍 蔽掖虮Р黄健?“孩子成績不好,難道不是家長做得不夠好,是家長的失敗嗎?”梅子瞪著眼睛反問。
孩子成績不好,是家長做得不夠好,是家長的失敗。 這是梅子的邏輯。
我雖不敢茍同,但也不再言語。 因為我知道,這不是梅子一個人的邏輯,是很多人的邏輯。
和梅子不同的,是另一對“學院派”夫婦。 說他們是學院派,是因為他們都擁有著高學歷,在高等院校做研究工作。 但是,他們對待孩子的方式,一點都不“學院”。孩子考砸了,他們不怒、不急;考好了,也不會表露太多的欣喜。 “人生除了課業(yè),還有很多有趣的事,讓他有時間找找自己課業(yè)以外的興趣吧?!辈┦糠驄D說。 “我們兩個從小念書用功,沒有別的愛好,到今天,好像除了讀書也不會干其他的了?!辈┦糠驄D又說。 “如果孩子考不上重點高中,沒能考上好大學,名牌大學畢業(yè)的你們,能接受嗎?當朋友提起時,在重點高校工作的你們不會難以啟齒嗎?”一次聚餐,梅子瞪著眼睛問這對比她更“學霸”的夫婦。
這個問題,帶有一定的侵犯性,在這樣的場合,并不適合提。 但我知道,梅子太想知道答案了。
幸好,博士夫婦并沒有不悅。他們微微地笑了笑,道:“為什么要難以啟齒呢?孩子沒考上重點大學,父母就要覺得丟臉嗎?再說了,我們的學業(yè)如何,跟孩子的學業(yè)又有什么必然的關系呢?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啊?!?/p>
梅子眉頭緊鎖,不反駁、不附和。
學霸父母,養(yǎng)育學霸孩子,是傳承,是學霸父母另一種成功的體現(xiàn)。學霸父母,養(yǎng)育“學渣”孩子,怎么說,都覺得是難以粉飾的“失敗”。梅子夾起一筷子食物放嘴里,直著脖子咽下去。博士夫婦大約看出了端倪,看著梅子,依舊笑著說:“孩子是孩子,你是你。孩子課業(yè)優(yōu)秀,當然值得高興。但是,如果他真的在課業(yè)上技不如人,做父母的就要引以為恥嗎?更何況,做人,最重要的不是畢業(yè)于哪所學校,念的什么專業(yè),拿了什么學位,而是你要知道你是誰,要知道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
“我們有實力送他出國念大學,但是我們不想這么做。在他目前對學業(yè)并不那么感興趣的情況下,送他出國念書未必是好的選擇。給他時間,讓他去走走自己想走的路,去體驗他為自己所做選擇產(chǎn)生的結果,沒有什么不好?!辈┦糠驄D繼續(xù)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父母是父母的,孩子是孩子的。別把孩子的人生看成是你人生的延續(xù),別把孩子學業(yè)的成敗看成是你的榮辱?!?/p>
我記住了這句話。
以孩子的成就來評判或衡量自己作為“父母”角色的“成敗”,恐怕是很多中國父母的價值觀之一。
但是,孩子的到來,并不是為了來幫你證明,你是一個“多么優(yōu)秀的母親或父親”;而你,也不該通過他來為證明自己加分。 如果,將自己的個人價值與社會分值和孩子的成就割裂開來,我們恐怕會在育兒上有更多的寬容和客觀冷靜的分析,而不是每次在孩子表現(xiàn)不佳時,就焦慮不堪、潛意識里覺得 “丟臉”“沒面子”而多加責備。因為,若孩子表現(xiàn)不佳時,連作為父母的你都覺得抬不起頭來,那小小的,內心尚還脆弱的他,要如何自處呢?
發(fā)表評論